阅读历史 |

39下落不明(2 / 2)

加入书签

“但那老头的确一心为国,”越定还放下手,“步九思若是直接求到他的门上,想必他出于责任心,也会先考校一番。凭步九思的学识,不愁搭不上户部尚书的举荐。”

武宥从袖中抽出一物,看也不看就扔给越定还:“步郎君的阿耶死在前朝末乱中,也有几分名声。无论如何,他不会沦落到只能和商人交易的程度。”

越定还接过武宥调查的内容,他复又展开步九思的信笺,若有所思。

“不管怎样,”他思忖道,“步九思的这一封信我都会采纳。朝中多少大员支吾推脱不愿意说,也就只有他能明确提出‘官职细分’四个字来。”

武宥眸光渐冷:“陛下朝中,有不少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族中子弟众多,他们不愿意推行科举也是自然。”

“这样一看,你身边的确应该有几位孤臣了。”

越定还颔首:“父皇当年没动他们,是因为平宁城不能乱。”

他拍了拍武宥的肩:“可现在大宁是朕的大宁,朕不会留他们太久的。”

越定还起身,武宥知道,他今日还约了几位臣子见面,故而没有挽留。

元宁陛下行出皇后的行宫,待他回到书房时,几位尚书已经在外面恭候许久了。

越定还先将吏部尚书请进来,这位尚书在前朝是寒门出身,大宁建立后又以身作则重新考了科举上来的。

越定还早就想好了,步九思这件事要拆开分别与臣子们言说。

他将步九思提出的官职细分展示给吏部尚书看,补充几句:“爱卿可徐徐行之,先挑几位烂泥扶不上墙的嫡系子弟下手,让他们无法拒绝官职细分。”

意思便是给一些混吃等死的纨绔以虚职优待,届时就算朝中有人不同意官职的名誉与实权分开,这些纨绔的家人也需要掂量掂量得失。

而到底怎么选、选什么才能最好分化世家大族,就是面前之人需要考虑的事了。

吏部尚书年逾五旬,目光依然炯炯有神:“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越定还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春闱还未到,此时不急。爱卿莫要漏了风声出去。”

吏部尚书郑重应下,二人又谈了些其他的政事后,他才转身离开。

宫中内侍小声催促着殿外候着的另外一人:“莫尚书,陛下有请。”

越定还将步九思的信笺收好,转而拿出他写的其他纸张:“莫尚书,坐。”

来人正是莫为莺的祖父,当朝礼部尚书。

莫尚书是前朝勋贵出身,莫家上下也充斥着浓浓的因循守旧气息,一如前朝。

但莫尚书为人清正,没有掺和到前朝末乱之中,这才在大宁初立时受越定还父皇所邀出任礼部尚书,以彰显对前朝勋贵的安抚。

莫尚书年已耳顺,他一举一动颇有前朝苛刻要求之下的所谓文人气度。

越定还正襟危坐:“莫尚书,最近可听闻步家郎君的名字?”

莫尚书一板一眼回答道:“回陛下的话,老臣近日对一位写过大赋的步姓郎君略有耳闻。”

越定还专门挑选步九思写就的古体诗递了过去:“爱卿且看看他写的诗。”

莫尚书首先看到诗体格式,心下欣赏,待到读罢,他的眉目间明显流露几分欣赏:“陛下慧眼识珠。”

“哦?”越定还笑道,“何出此言?”

莫尚书恭敬将那几首诗双手递还给侍从:“若非陛下求贤若渴,这位郎君的名姓也不会出现在平宁城中。”

他是经历过前朝末帝的人,若是末帝在位,这位农家子绝不会有以文扬名的机会。

莫尚书的语气真挚:“陛下英明,老臣拜服。”

越定还若无其事收起步九思的诗作:“倒让莫尚书瞧出朕的所思所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