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第45章(2 / 2)

加入书签

串完消息,李青云这才开口道:“你们既然是初来乍到,我便和你们讲讲这里。尉镇一直是个不太出名的小地方。如你们所见,这里背靠深山,唯一连通外部的便是那座石桥。听说这里的人祖上是为避战乱才躲进这里扎根于此,之前的生活一直很清贫,靠着自己耕地或山中的野货自给自足。

“直到六百年前,一位出名的建筑匠人游历至此,帮助他们建成了通往外部的石桥。他们就开始将山中的珍奇野货,挖出的稀有矿产运往外边做生意售卖,后来又发展出其他生意,就有了现在这几个富裕大家。而其他人也同样有所受益,捡些边角料卖出去,再做些小生意,就足够一家人衣食住行无忧了。

“而地势偏僻也同样有好处。尉镇历经几代朝代变更,这里几乎都毫发无损。曾有乱军惦记这里的财富,意图洗劫。但尉镇住民都相当团结,他们自屯兵器,只要守住唯一的通路石桥,关上大门自给自足。四周陡峭环山,乱军都僵持许久,最后无功而返。”

良?点头,“所以这里的财富,就越积越多?”

犹如貔貅吞财,有进无出。

有金钱的兜底,环境又稳定,人的心态就会踏实不少,逐渐变成如今这般富饶平和的模样。

赵贽点头,“是,而且时至今日,尉镇依旧团结自立。因为位置的偏僻,且出手大方,官府一般都懒得伸手管这里。这里的事务一直由几个乡绅大家族管理,每隔一段时间再向上级官府报备。”

“那失踪案又是从何谈起?”

赵贽拿了三个杯子摆在桌上,手指在杯子间笔划着,“给你们看一下地理位置,远处这个两个地方是?县和阜镇,?县在东,阜镇在西,两地相隔很近,有一条官道。官道的中间位置伸出一条岔路,要走很远才到我们所在的尉镇,这条岔路也是唯一连接外界和尉镇的道路。相比于?县和阜镇的官道连通别处,往来途经者众多。尉镇是条死路,还很难走,除了本镇的人,走岔路来这里的并不多。”

李青云道:“这是近些年来官府才发现的事。路引新-政推行之后,行路越来越严格。有外地的失踪人士家属报官,比较负责的当地衙门会派差役沿着记录查案,一路到了这边的那些官府。最后发现这些失踪人士最后留下记录的地方,全部都是?县的西门或者阜镇的东门。但两地之间唯一能去的尉镇,并没有这些人的进出记录。”

“也就是说,那些失踪的人,离开了?县或阜镇后,不知因何缘故消失在了半路?”良?问。

“是的。”李青云斟酌词句道:“你知道……因为这年头即使山河太平已久,可并不是没有恶性事件发生。而且受害者虽然陆陆续续加起来不算少,但离得都不近。所以这些失踪事件,简单调查无果之后,就被定性为路遇恶徒不幸遇害,尸身下落不明。

“直到十年前,有个四处游历的作画名家也这般消失了。名家曾受当今圣上赞誉,家底丰厚。家属追究不放,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附近的官府曾经联合办案,派人调查寻访,沿途并没有发现什么山贼恶徒。两个镇上依旧没有这些人的记录,守卫、记录人员口供也全都对得上。最后依旧不了了之,成了一个悬案。”

“那你们是怎么想起来继续查的?”

赵贽此时露出敬仰敬佩的神色,回答:“我们呢,其实是巡按使段构段大人的手下。大人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一心为民造福。至此处巡查时,翻看案宗注意到了这件事情。”

李青云附和道:“这十年间这种类似的失踪,并未减少,这还只是家属报官,查到这里留下记录的。”

言下之意,没有家属找来、悄无声息失踪的,恐怕还不止此这些。

失踪案并不少见,如李青云所说,恶性谋财害命事件、路遇野兽、不幸被灾害波及的……都有可能,有些或许有目击者、幸存者,有些或许无意间被发现尸首。

但像这眼前这个,杳无音讯、失踪位置差不多、失踪者都是外来人……几方面特征都如此相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