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2第42章(1 / 2)

加入书签

《看!海上有明月!》全本免费阅读.cc

期间,码头因为听说要被中央划分为改革试点区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就是还没有正式的批文下达,但是也足够码头热闹起来了。

铁皮大船不再一年见不到几次,船上的舶来品是一天比一天多。这时候还没有什么铁皮集装箱,全都是用木条钉成的箱子装的大件。

你一堆,我一堆,码头上直接堆起了不少沉重的大木箱。有些能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个箱子,躺两三个货运工进去都不是什么问题。

要不是洪爷给要卸货的老板们规划了统一的堆放点,凭它们堆放的高度,能遮住不少人的视线,来往的人要是赶时间,穿梭在期间时,还不知道要发生几起撞人事故。

来的船大了,货运来的物品当然也多了不少,但码头就那么大点地,所以,全靠木板拼出来的码头,已经被拆了个七七八八,被铺上了平整结实的水泥。再也不用担心涨潮多了,会把木头给泡发霉,泡烂。

同时,码头也迎来了不少外商出现,他们或衣冠楚楚,或顶着外国人深邃的五官在码头指挥,和要打交道的人寒暄。

完事后,有些悠闲的在小镇内穿梭,感叹,“小镇虽小,看着小巧玲珑,却有不少人家家里都能做到雕梁画柱,也别有一番风情,这是小镇,早些年的大户人家,流传下来的瑰宝吗?”

招待的人笑而不语,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前些年,饭都吃不饱,谁有闲心了解这些风雅?只知道这些都是当地渔民的祖屋。

面对客户,话题聊不下去,当然就要进行适当的转移,比如,“您远道而来,一定要试试这里的海鲜,听说这里还有一个海鲜市场,能当场挑自己喜欢的海货找馆子加工。”

有不少人听闻都会心动,海鲜大餐啊,他们国家的就做的不错,但出门在外嘛,总要试点新鲜玩意,才不算白跑一趟不是吗?

杨家镇码头呈一个长长的7字型,头长身短,在头的尾巴处,就是贯穿内陆的渭河,穿过渭河,就是比邻的河口镇。

而在头前的码头走廊,就是杨家镇建起的码头,这里地势平坦,加之有不少人都爱来挑的新鲜海货,慢慢的,就成了附近最大的海鲜交易市场,杨万平时就是在这里摆的摊子。

市场往后,就是一栋栋排列整齐,刷着大白的骑楼,像城墙一样防守在码头上。

一排排骑楼的左手边,就是镇民的田地,平整,看不到头。但现在都有了一些厂子伫立再其上,就有了几处浓厚的白烟,从并不高耸的烟筒里直冲青天。

右手边就是大型货轮卸货的地方,也是货运工们工作的地方,这里浇灌的水泥地因为需要,比海鲜市场的要宽了不少,也不知道在如今没有填海造陆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

最近,在小镇里行走的陌生面孔,有不少都是从卸货的码头出来的,想要去到海鲜市场,就要从小镇内穿过,多绕一个小弯才能到。

但有不少老板也不在意,去海鲜市场内挑点鲜活的,下馆子让店老板加工,还有熟人带着,应该花不了几个钱,也能吃到没吃过的好货,而且,人都有好奇心,来到陌生的城市,总会想着,哪怕买不了多少,去看个新奇也好呀。

走过去的时候,路过市场后面的骑楼,整齐的三层楼高小楼,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建在一起,不熟悉骑楼城内的人,很容易就会转到晕头转向,找不到想去的地方。

骑楼城内的楼房作用都很相似,楼上两层住人,一楼面对镇子的门面就拿来卖东西。一间间的,就建成了一条长长的步行街。

这条步行街的墙壁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家家户户都保留着统一刮的白腻子,很粗糙,没有后世的光亮,且因为常年受海风的侵袭,它们看起来有些偏黄,配上整条街铺就的青石板路,让人莫名有种错觉,只要能扫干净,就能让人看的舒心。

一条条可以让两人并行的街道,其上还有屋檐能遮风挡雨,使得它们成了码头最繁华的地方。

有不少人在骑楼城背后的海鲜市场,捡完活奔乱跳的海鲜,就会拐进巷子内找手艺好,宰客没那么狠的餐馆,出点加工费,让老板掌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