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第3章(2 / 2)

加入书签

来的时候里面放着一个长布包,很长的一种,套起来装在笼内,需要的时候拉出来就可以做毛巾。

布包里面一般都会放着一节空竹筒,就算是他们喝水用的水杯。

卸完一船的货后,总会有点间隙给他们当休息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拿着自己的竹筒去找水源,猛的灌水。

为了方便记那个竹筒是谁家的,每个柜子都是分给专人使用的。

也就说,每个货运工都有属于自己的柜子,当然,因为人多,仅限于上班的时候有这待遇。

到顶的木柜很简约,没有小门能锁住小柜,保护货运工的隐私。

但是它够大,间隔出来的格子也够多,每个格子足有一小节手臂深,使得来干苦力的货运工,基本上人人都能有个地方放自己的东西。

也更方便了不少货运工在下班买鱼的时候,直接拿出自己带来的小竹篓装鱼。

压钱在鱼摊处买一框鱼的情况大为减少。但鱼滩处的竹篓还是不见少,天天都能见到有新的放出来。

至于是谁在要?额,大概鱼摊老板最知道。

杨万在人堆中转来转去。看见码头摊位上摆卖的鱼获还是一如既往没什么变化。

在杨家镇,许多人家家里能用于驶出海,捕鱼的渔船都是小到只能上一到两人的木船。

所以在码头摆摊的,基本上都是些头戴草帽,脖肩用废旧布料围起来防?的妇女,她们的丈夫要么驾船出海捕鱼,要么就是归来回家休息了,很少说会有主动留在码头帮忙的。

但不管怎么卖,卖的是什么,铺开的摊位上摆着的除了鱼,就是虾蟹螺贝。

虾蟹主要以对虾、魁蚶、梭子蟹为主,周围再摆上一些小型的鱿鱼、黄鱼、鲍鱼、海胆等处理好的海货作为添头,就是不少摊主摆摊的标配。

而堆放在摊位旁边的红盆中,又以蚬类占绝大多数。

这都得厚于杨家镇的地理位置,处在入海口,涂滩长。

也许是因为杨家镇的虾蟹比较出名,也比较好卖,杨万总能看见它们被摆在摊子上。

顺带的,摊位上摆着的,被称为添头的小海鲜,多数都是摊主半卖半送才推销得出去,让人顺手带一点走。

那些不过只有一个手指头大小的鱼仔更加,无人问津,被挑拣在一旁,好像垃圾一样堆放着。

它们都是摊主把要卖的给挑出来后,没空处理才堆在那里的。

也许,摊主也还在希望着,有谁一时间会被猪油蒙了心,顺手买上一点回家试着烹饪,让刺多肉少的垃圾焕发新春,他们这些摊主也能有再赚一笔的渠道。

但来往的人都当它是垃圾,看都不看。

尽管老窝在家,但常来码头的杨万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过后不久,等今天白天的最后一班渡轮开走,后面起码要等三个小时才能再有一班渡轮来,但那时的天色已经黑如浓墨,不是吃饱来开工的,就是回家就有吃得的,根本不会再有人在码头上晃荡,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