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6一封家书(2 / 2)

加入书签

“春水既融,盼君归。”

结尾处,笔墨偏重,隐约透着一丝意犹未尽的柔情。

“知府大人可是生气了?”柳千金忍不住偷偷问道。

毕竟她们拉大旗作虎皮,打着刘善渊的名义,才从邀月楼赎了身。

若知府一怒之下,勒令她们滚回去,就难办了。

“那倒没有,大人采取的是怀柔政策。”桂枝儿笑嘻嘻地合上了信。

大约是想先通过和平手段把人诓骗回去,再关进小黑屋严加拷打。

桂枝儿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对手。

信,还是要回的。

桂枝儿背着众人,从空间里拿出炭笔,再借了街角代写书信摊位的木桌,咬牙沉思。

“要想富,先修路,这本身没问题。

但镇北乃边境,若是达奴人铁骑来犯,岂不方便他们长驱直入?”

桂枝儿懒得废话,开门见山表达想法。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混凝土技术研究出眉目,她相信刘善渊是聪明人。

跟聪明人打交道,一点就透。

于是她将修筑人防工事、挖地道备战等举措,一股脑地抛了出来。

虽有拾人牙慧之嫌,但在大梁,仍是头一份。

“好为人师是病,得治啊。”桂枝儿不由感慨,自己当夫子当出了职业病。

至于土地和人头税,她没什么新想法。

囿于时代局限,能有以民为本的心思,就很不容易了。

难的是政策执行与落实。

在这方面,相信在官场浸润许久的老油条,比她更内行。

最后,桂枝儿咬住手中笔杆,苦丧着脸。

“是否要拍几句知府大人的马屁,或者说几句体己话?”她神色扭捏。

通篇冷冰冰的教诲,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最终,桂枝儿还是象征性地补了一句。

“早春乍暖还寒,大人注意保暖。”

写完她就后悔了。

搁笔一拍脑门儿,只觉自己愚不可及。

“先批驳,再指点,最后关心两句。”她摇摇头,“倒像是老子给儿子的家书。”

复又提笔划掉这一句,避免画蛇添足。

桂枝儿封好了信,这才喊驼衣侍从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