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0碧水惊秋一(2 / 2)

加入书签

赵煦冷笑道:“那就不收场。让他们继续咬下去两败俱伤有什么不好?太皇太后的脾气我最了解。她要保苏轼,就没人能把他赶出去,反而那些言官惹怒了她,一定会被赶出去!到时候一边失了人,一边失了人心,谁都占不到便宜。”

这样做确实可以让两边都占不到便宜,可不是两败俱伤,而是三败俱伤。

……

“六哥,不能这样的。”

赵煦有些不解的问道:“为何?”

“六哥,这朝堂是你的,天下也是你的,太皇太后的手腕远远比不上章献太后,又刚大肆清洗了新党,废除了新法,外面强敌环伺,苏轼和程颐在朝中门生好友众多,他们此刻两败俱伤,伤的不光是他们,更是朝廷,是天下。”

赵煦方才说的其实也是气话,他身为君王,怎么可能希望朝廷终日为这些微末小事吵个不停,可他又能做什么呢?

更何况,他对苏轼的感情其实很复杂,他既欣赏苏轼的才情,又因为高滔滔对苏轼的额外看重而不免心生厌恶。

他遂叹气道:“可朕既劝不动太皇太后,也拉不住言官,除了任由他们继续闹下去,还能如何?”

“那就找一个既劝的住又拉的住的。”

“你是说吕公著?”

“正是。”

正月十三,高滔滔采纳了赵煦的建议,召王岩叟,傅尧俞,朱光庭至政事堂,同时让右相吕公著、门下侍郎韩维、中书侍郎吕大防、尚书左丞李清臣、尚书右丞刘挚五人来劝解三人,想让两方和解。

谁知劝了许久,王岩叟三人却油盐不进,只说不敢奉诏,第二日,又继续上奏。

又几日过去,高滔滔忍无可忍,传召三人于延和殿中奏对。

几位言官站在殿中慷慨陈词,御座上的赵煦依旧沉默,帘幕后的高滔滔却沉着脸,不耐烦的打断了正在念札子的傅尧俞道:“够了,说来说去还是这些!这不过是件小事,何必日日拿出来议论?”

傅尧俞闻言却毫无惧色,正色道:“正因为不是小事,臣才屡屡上奏。”

高滔滔瞥了他一眼,不耐烦道:“哀家说了,苏轼没有讽议先帝的意思。”

“若是讽议,其罪当诛,臣等的折子也不会如此上了。我们是说苏轼不应当议论祖宗,所以只是请官家与娘娘责罚他而已。”

傅尧俞说罢将弹劾苏轼的札子交由内侍呈交高滔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