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秋风楼的传说(2 / 2)

加入书签

秋风楼的创建与重建

秋风楼的创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据历史记载,因黄河多次泛滥,秋风楼曾多次被淹没并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秋风楼高326米,主体为三层楼,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造型美观大方,结构精美古朴。楼内二、三层各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是研究汉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历史故事

汉武帝与《秋风辞》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在汾阴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他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场面热闹,气势恢弘。在宴尽之余,汉武帝望着秋风萧瑟、鸿雁南归的景象,心中涌起无限感慨,遂作《秋风辞》。这首辞以秋风起兴,抒发了汉武帝对人生易老、欢乐难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秋风楼因楼上藏有《秋风辞》碑而得名,成为了后土祠内最精华的建筑之一。

后土祠的多次重建

后土祠和秋风楼历经沧桑,多次被黄河水淹没并重建。据《蒲州府志》记载,后土祠始建于西汉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年间三次祭后土,宋代真宗皇帝也曾来此祭扫。元代以前,后土祠均由官方维修。然而,由于黄河水患频发,后土祠多次被毁。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和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再次决口,将后土祠和秋风楼淹没。清政府随后拨款移地重建,但同治六年(1867年)又被黄水所没。新中国成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