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576年(2 / 2)

加入书签

她停在了送别的半路,看着其他知青继续相送。

许久,等其他知青们回来了,才一起回农场。

少了三个人,加上插队的以及记者,农场依旧有三十三个人,可是,农场好像一下就安静了,明明以前只有三十个人的时候,都那么热闹的。

明明,这三个知青,平时也不是多么活跃。

南方只能更加认真地看书,做习题,以及修炼。

如果77年真的能恢复高考。

她不想,不想成为那个被留下的人,守着没什么人的农场。

饭搭子中的另外三人,也被南方的这股劲影响到,在每天晚上的学习时间,更加用功了,这股风潮,慢慢地影响了整个农场,大家都开始专心于书本。

南方在用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也被不少知青们借过去抄。

回不了城的话,那就好好学习吧,知识是不会辜负自己的,只要脑子里装满了知识,就不会有闲工夫想一些有的没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距离农历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红星农场再次送别了插队的两位知青和报社的记者。

原本就知道很快就会走的人,知青们虽然有些不舍,但情绪没有上一次那么激烈了。

1976年1月28日,除夕的前两天。

一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希望撒遍大地》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作者在知青农场的见闻,朴实的文字展现了知青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挑灯夜读的学习时光、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相互相惜的情谊……这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的年轻人,更是一群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年轻人。

作者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将信将疑、佩服,再到融入、不舍,让看文章的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知青们坚毅、奋发、奉献、勇敢的精神。

当天的《人民日报》很快就卖脱销了。

成千上万的目光都落在了这个叫红星青年农场的地方。

对于这些,红星农场的知青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和往年一样,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过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年,在宿舍里猫冬。

唯一的区别,可能是今年农场的宿舍空了许多,在除夕这天,有几间宿舍关着门,里面蜡烛也没点一盏,黑乎乎的。

搭建起来给插队知青住的宿舍,已经空了;给报社记者的宿舍,也已经空了;农场知青们住的宿舍,倒是没空出来,可里面人少了。

方志斌住的是打鼾宿舍,原本就是二人宿舍,现在舍友一走,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参军的知青离开后,另外少了人的宿舍,有问过方志斌要不要到他们宿舍,他们不在意他打鼾。

方志斌笑了笑:“不了,那宿舍住习惯了,换个地方估计要睡不着。”

于是,换宿舍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

这一年除夕,南方没有再送师傅实用的东西,因为她已经知道,师傅虽然能出空间与她相见,可依旧还是魂体,魂体是没办法用这些实物的。

所以,她也就不送那些师傅用不上的东西了,来日方长,等师傅凝练出实体了,她再送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