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照片(2 / 2)
南方:“等你们插队回去了,也可以在农场里实践,哦,不对,现在就可以写信回去,说不定等你们回去之后,就能看到了。”
和平农场的两位知青过来插队半年,在过年前就会回去了。
“南知青你说得对,我马上就回去写信。”陈丹丹说罢,小跑着往宿舍方向去了。
插队知青的过来,给农场带来的变化不少,可真要说起来,还是报社记者对农场知青们的影响最大。
每天有个人拿着台相机,在农场四处溜达,一副要拍照的样子,谁都会紧张。知青们恨不得一天洗个七八次澡,早中晚都换上干净的衣服,就为了在镜头里面好看些。
孙利农这位记者的存在,让农场的整洁程度高上了不少,有知青每天自发地去打扫活动室,活动室的玻璃,如今那都是看不到一点灰尘的。
这每天去河边挑水的人也变多了,就南方观察,最邋遢的宿舍,现在是每天挑水最勤快的:以前三四天才去河边挑一次,现在一天起码有两次。
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方倒是觉得,孙利农多待一些时间也挺好。
可惜,这样的盛况持续的时间只有两个星期左右,就慢慢地停下了,也不是说知青们就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了,而是没那么夸张了。
因为知青们已经意识到,孙利农手上的胶卷有限,胶卷很贵,不会随意拍摄的。
第一批照片洗好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底了。
一共十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一群扛着农具出工的知青,知青们眼中满是对未来的希望。照片的中心人物恰好是南方,那一脸的灿烂笑意,南方自己看了,都很惊讶。
南方回忆着这张照片拍摄的那一天,那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原来,她去上工的时候,是那么开心么。
第二张照片,是知青们在池塘里采摘藕带。藕带是还没长成的莲藕,农场里大部分知青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吃了。也是贺庆丰说起,他们才知道。
于是就有了采摘藕带一事,不过也不没多采摘,洗干净切断后,放了足足的小米辣,炒了两盘供农场里有所的知青分,味道那是一个鲜、嫩、脆、爽,超级下饭,一人两三块,才上桌就被分完了。
要不是还要留着长莲藕,南方真想多吃几次。
第三张照片,是知青们在活动室里考试。天气越来越热,但知青们的学习热情却一点也不减,派到大队教书的人员,每个月都有变化,就连连续霸榜两个月的游冬素都考过第三。
知青们在学习上,对自己都是自信的,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之前考不过,那是因为把课本丢的时间太久了,现在好好复□□能超过别人。
抱着这样的信念,农场里面几乎人人都在学习语文、数学,红星大队那边不需要知青教授数学,但农场这边的题库里,有不少数学题,知青们也觉得数学更能体现自己的水平,所以谁都没有说不准往题目箱里放数学题。
在这样的氛围下,一些对去大队教书没兴趣的知青,也加入了学习的队伍,考到了前两名也没事,不去就行了,排名顺位的人会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