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勉强听政事提议遭否决(1 / 2)
月明星稀,白河蜷缩在吱呀作响的床上,何李桢的记忆像一捧被揉碎的星子,在她脑海里杂乱地铺着。何李桢的身世理清了,可李杉提及的绿林国大难,任白河怎么搅腾,也找不到头绪。白河怅然轻叹一声,眼下她自己倒是有一小难,宫里派人来遣她明天一早要去上朝。白河天生不喜热闹,在妖界待了那么多年,除了白水妲菁菁,她接触的人很少,平时也少言少语。在明光山修行三年,也去过几次人界城池,好歹在人多的地方也能容得进去了,但现在情况不一样,自己完全不懂政事,参与这么严肃的朝堂,白河还是有些担心,烦得一夜无眠。
天刚蒙蒙亮,白河心烦意乱地睡不好,早早就收拾好出了门,又十分抵触进皇宫,在路上磨磨蹭蹭的。思前想后,为了避开和人接触交谈,她故意卡着报时的钟声进了宫门,议事殿内已经炸开了锅。白河不动声色地在人群里移动,最后站在了一众哥哥的身后。看似威严的朝堂上在她眼里就是闹哄哄的,白河安静站在角落里看着他们。朝堂上两派人员对立分明,一方是文官,身形阴柔,举手投足间温厚文雅;一方是武将,身形和文官们对比起来,大差不差,可是往那一站,气质截然不同,白河一眼就能分辨出他们是一些有力气的武将。
大臣们吵作一团,一个文官据理力争:“我国有大小城池十九座,总计六十万人,其中妇孺老幼二十万,青壮劳力四十万!边疆征兵免劳役,管饱管穿,凡青壮劳力基本都去当兵,兵有三十余万!留下的劳作力只剩十万,连春耕都凑不齐人手!”他顿了顿,眼睛扫了扫旁边几个武将,继续说道:“每年军饷要吃掉国库存粮十分之七,只留三分应急。今年十九城有七城遭了大灾,六城受了影响,仔细算来,秋收怕是要折损五成。按此情形,国民留下温饱粮,国库能收缴的已经不足往年十分之三,若按往年的量拨付军饷,再拿仅剩的出来救济受灾城池,恐怕也无法填补缺漏。”
文官的小动作没能逃过那个武将的法眼,武将忍着脾气听他说完,才大声反驳道:“邻国作乱,边疆将士已是辛苦应对,吃得饱,才扛得住战事,听你的意思,是怪我们?”
文官们没有直接回应武将的质问,只是一味地算着账;武将们抓着战事紧张,始终怼着文官。围绕粮食用脑,两边七嘴八舌地争论着,老国主并没有想要打断双方的意思。争吵声一波盖过一波,绕满整个大殿。白河悄悄往人群后缩了缩,尽量让自己藏在几位哥哥身后。白河心里有些急躁,她并不关心这些人争论的点。自己是妖,在梳理了何李桢的记忆后,她多少能够理解粮食收成对绿林国的重要性。虽然顶着何李桢的外表,可她实在是没有任何发言的欲望。在白河看来,这些争论的大臣们就像岸边争食水草的水鸟,吵吵嚷嚷的,明明水中有鱼,怎么不去啄一下?为何没人提起那些城中的修士?仿佛那些修士根本不存在一样。
在白河急躁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一个在嘈杂声中不起眼的声音像羽毛般飘进了她的耳朵里:“这事也好办。城中修士都有些本事,一抵千万,既能护城,也能镇敌。集修士若干去前线,换几万兵回来农作,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话像是想白河所想,替她说话一样,正中白河下怀。白河喜出望外,循声望去,在朝堂边角的地方,站着一个武将模样的人,那个人看起来很是平静,与朝堂上的争吵不休的人格格不入,独立在画面外的突兀感。察觉到白河的注视,男人微微颔首,双手交叠在腹前作了个揖,动作轻得几乎看不见,白河朝他点点头回应。奇怪的是,原文本身已经很好地传达了场景和情感。保持原文风格的前提下,白河几次想张口让大家听听,但大臣们争吵起来实在太过激烈,终究是没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那人朝白河摇了摇头,始终安静地站在那里,白河只能作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