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太极两仪之根(1 / 2)
华夏古籍《淮南万毕术》有言,"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简单的物理计算,难不倒她这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
俞寒截胡了地表的白痕光线,调整空中水状凸透镜的曲率,使其光路全部汇向离位之镜。
“轰嗍??!”
火舌瞬生撕裂了空气,顷刻将镜群吞噬殆尽。
只听一声金乌呼啸,那火鸟振翅而飞,如骄阳悬浮于天地,散发出耀眼的日光。
而地表白痕消散,地面震动位移,竟是形成了时盘般的晷面!
俞寒见剩余铜镜在巨力下调转顺序,其反射的日光在晷盘上形成了一道斑影,好似那晷针一般。
她终于得以摆脱了光路的锁焚灵网,长舒一口气,开始琢磨现下的境况。
金乌双翅舞焰,火苗却在这方寸天地间漫无目的的漂移,这让俞寒想起裴天衢那边的玉蟾。
他说它张着嘴,好似待衔某物。
【裴天衢?】
【我在。】识念立刻传来回复。
【你有没有办法,能让我看看你那边的景象?】
【…有的。】
虽说九曜天瞳是他的底牌之一,但他已不忌讳让她更了解自己。
裴天衢牵引着识海中属于她的那丝念力,缓缓带至自己眉心,接通了他的双眸。
俞寒眸中金光闪现,竟真与他做到了视觉共享,看到了阴阵中的布置排列。
与阳阵不同,阴阵昏暗阴寒,密布倒锥玄冰,是一副克制火灵之相。
然死门亦是生机,俞寒若非水灵根,也无法破阳阵镜列,想必这阴阵冰凌亦大有玄机。
她揽观冰阵排列,发现其并非无序分布。
其阵列以中央一根巨型冰棱为轴,其余冰棱呈放射状排列,共分三层。
这奇异之象让俞寒想到远古文明极为神秘的数理图式??《河图洛书》。
顶层"戴九",九根冰棱组成九宫格,对应《洛书》"九宫数"中的"离九"方位。
底层"履一",一根倒锥形主冰棱直指地脉阴眼,暗合"坎一"的至阴之位。
只是这中间布置……
【阳阵是否有异动?】
裴天衢突然道。
【我这边的冰凌排布,似乎在发生变化。】
是了,俞寒切换视角,同时观察日晷动向和冰凌移动,发现冰棱随时辰的推移,竟在缓慢旋转。
若她没猜错,未时就会形成"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的完整洛书数阵。
不对。
俞寒皱眉。
也并非完整。
【天衢,你试着向中央冰凌注入灵火。】
裴天衢被她这称呼唤得一愣,只觉得耳根发热,慌忙行至冰凌主柱旁,甚至忽视了在这寒阵中移动的锥心之痛。
阴灵压制之下火灵难入,裴天衢以双指为刃划破手掌,以血为祭,方才燃火炙烤上凌柱。
俞寒见冰棱表面浮现赤色光点,正是《洛书》中缺失的"五黄居中"之数!
至此,煞星离位,死局方才变成了活局。
霎时间,头顶冰层碎裂冰凌消融,裴天衢感到加之自身丹田的阴寒之气终于消散,自己也得以用法自如。
他心生触动,不得不叹她的洞玄知微,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就找到了阴阳两阵的破阵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