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第5章(2 / 2)

加入书签

东汉时更盛极一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被称为“帝乡”,二十八功臣中竟有十一人出自此间。“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光烈皇后阴丽华,为春秋时期名相管仲的后裔。东汉“六后临朝”中的最贤者,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时人颂曰“兴灭国,继绝世”的和熹皇后邓绥也出生于此。

因此南阳县学的配置十分豪华,吴夏口中的教谕先生,石擎,字沐阳,是景?二年进士出身,为“泰山学派”创始人,徂徕先生石介的族弟。他一向对这位沐阳先生很是追崇,对方会在讲解完经典后,结合时政问他们如何看待。也会拿出各县衙真实案件,命生员据律条拟判,再逐一批驳辨析。此等将经典义理与实务结合的教法,在偏重记诵的县学中堪称独树一帜。只要日课排到这位教谕,吴夏必定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望着妹妹亮晶晶的眼睛里泛着求知的光,吴夏沉吟道:“上月前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的李若谷李公薨逝,如今朝堂正议追赠官阶与赐谥之事。有御史言李公在任时用法严苛,哪怕小过亦重罚不贷,全无儒家‘仁恕’之风,反类汉之郅都、唐之来俊臣等酷吏,故主张停追太子太傅之衔,且‘康靖’二字谥号亦需重议。”

参知政事?吴悦心中一惊??这可是与同平章事、枢密使并称“宰执”的要职!

李若谷,字子渊,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历仕真宗、仁宗两朝,早年任京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员外郎知江宁府,因善断疑狱著称。宝元元年(1038)拜参知政事,与宰相吕夷简同议国政,三年后以耳疾乞退,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居东京私第凡三载,今春薨于正寝。

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为分割宰相权力,故在宰相,也就是同平章事下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可以进入政事堂议政,有时候的实际权力大致等于宰相。资政殿大学士就是一种荣誉性的职衔,授予辞职的宰相或者其他重臣,为皇帝询问朝廷的一些重要事务提供咨询和建议。

吴悦小身子倏地坐直,乌溜溜的眼睛紧盯着兄长的下文。

“他们给的理由是,李少傅在担任潭州知州时处理水贼过于血腥,全然不顾儒家仁政、爱人之训。”

曾经有这么一个水贼在洞庭湖附近抢劫船只,杀人后又抛尸湖中。被捕获后,本应判处死刑,但最终只是脸上刻字发配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