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读者签售会求订阅(1 / 2)
《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全本免费阅读.cc
刘铭看着村民们兴奋的奔跑回家,各个喜笑颜开的模样,拎着锄头的手忽然就感觉有些刺挠,他啪的一下丢掉锄头,看向村支书问道:“二舅,我那六亩地能卖多少钱?”
村支书露出“孺子可教”的笑容,而后面色一正,说道:“先回去拿地契,在我这里登记,具体能卖多少钱,暂时不能告诉你,但我保证不缺少你一个子儿,领导们可都是跟我打过包票的。”
刘铭深吸一口气,“确定地卖了,能让我进厂对吧?”
方忠云严肃道:“这一点绝对不会开玩笑,我和林老板都可以向你保证。”
林书平也点头道:“我向你保证,只要是愿意继续劳动的村民,都可以到我工厂里上班,我也保证在我工厂上班的工人不会低于全市人均工资水平。”
这句话一出,刘铭便没有再多犹豫,捡起地上的锄头,三步并作两步的往回跑,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
而这番对话也是让原本拥有荔枝沟良田,还有些犹豫的村民,瞬间动摇了起来,纷纷都开始打听林老板接下来要在荔枝沟做的事情。
当得知林老板要在荔枝沟建厂,并且会招聘当地人进厂工作的时候,现场民村全都沸腾。
相关消息也在接下来这两天,飞速在附近几个村子里传播开来。
于是东岸村忽然就热闹起来,不少人都知道,广东来的大老板要在荔枝沟买地建厂。
而且是在荔枝沟路。
所以,那片被附近几个村吐槽不断的荔枝沟路被无数人提及。
而周围的那片荒地将要被高价买卖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这个消息一出,可把周围几个村子里的乡亲们给惊呆了。
但凡是本地人,都知道荔枝沟那段路有多么坑坑洼洼,满天飞尘,那可谓是远近闻名的垃圾路。
可现在竟然有人把这块地当做宝,要花大钱买下附近的地皮。
而且给的价格也足够高。
荒地每亩补偿四千千,良田每亩补偿六千。
虽然说其中大多数都是荒地,但全部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这也把包括东岸村周围的许多村子羡慕坏了。
于是就在登记名册的这两天,整个东岸村的人流量都翻了好几倍。
隔壁村的村长、村支书都跑过来向大老板苦口婆心的游说,说他们村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民风更加淳朴,甚至愿意以四千块的价格把良田打包出售。
作为人们眼中的大老板,林书平听到这些消息,心底却并没有太高兴,反而是有苦说不出。
荔枝沟的一百四十余亩地,他能吃下,前后花费不超过一百万。
只要政府的土地批文下来,他就可以拿着批文向银行贷款。
但想要拿更多的地,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除非能为当地带来建厂后的实际效益,不然以方忠云的脾气,是断然不可能继续给土地批文的。
不过即便只有一百四十四亩地,也足够林书平消化一段时间了。
这一百四十四亩地中,有九十一亩属于荒地,价值三十六万四千元。
另外五十三亩则是良田,价值三十一万八千元。
合计需要花费六十八万两千元。
接下来,林书平在东岸村待了整整两天,他把所有人手里的土地登记在册,然后又跟着方忠云在县里跑批文手续,前后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荔枝沟路的一百四十四亩地的批文搞定。
然后在新的一周,他拿到公司注册手续后,就顺带拿着土地批文,前往了中国银行鹿城分行,直接跟银行经理面对面交流,申请贷款。
“林先生,你说你要贷多少?”
当银行经理于新亮听到贷款数字后,他的眼皮直跳,甚至汗毛都有些倒竖起来。
他在银行这块干了近十年,头一次听到这么大的贷款数字,一度不敢相信。
“我要贷款两百万。”
林书平把所有的贷款资料都整理好了,现在直接交给于新亮,“麻烦于总审核。”
“这不是审核不审核的问题,而是贷款两百万的话,我们单位做不了主,要上报省级单位。”
于新亮接过资料,刚掀开来看了没几眼,眼睛就亮了起来:“您这是打算在东岸村投资建厂?”
“目前是这么个计划。”
林书平点头道:“这也是经过市政府承认和认可的,鹿城土管局也刚刚下发了土地批文,一共一百四十四亩地,我现在就是想要以这一百四十四亩地做抵押,向贵行贷款。”
于新亮闻言,翻阅资料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快他抬起头来道:“林先生的证件和资料准备都很齐全,不过商业贷款是需要审批时间段,更何况是两百万这么大额的资金。”
“我明白,不过我想知道最快多长时间能审核完成。”
“14个工作日。”
于新亮答道:“如果您提供的证件和资料都真实可靠的话,大概14个工作日就能审批完成。”
“那好,我就再等两周。”
林书平点头道:“我想问一下,利息方面是怎么计算的?”
于新亮笑道:“国家对琼
州有各种政策扶持,特别在银行金融政策方面上,更是全力支持,其中,创业贷款和涉农企业贷款,在200万元以内,都可提供免息贷款。”
他又指了指资料上显示的“大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个称谓,说道:“林先生的公司是初创企业,符合创业贷款要求,除此之外,林先生的企业还是涉农企业,也符合涉农企业贷款要求,理论上来说,您可以拿两份政策补贴,即无息贷款四百万,但这是有时间限制的,十年内,您只需要偿还本金,无需支付利息。”
“当然,无息贷款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费用,包括利息和手续费、服务费在内的费用,都是由政府为您买单……”
随着于新亮的解释与介绍,林书平嘴角忍不住露出笑容。
和他所料想的没错,琼州刚建省,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多的可怕。
这也是为什么琼州淘金热能吸引这么多人南下的原因。
而他之所以模仿冯仑,在这里创办一家农业发展公司,也是觉得像冯仑这样的人,每一步棋,应该都不会毫无意义。
果不其然,作为中央政策研究小组成员,冯仑对于政策的掌握和洞悉,远超常人。
所以,哪怕他没有深厚背景,仅凭借其工作经验累积,也能依靠国家政策撬出来第一桶金。
“怪不得要以农业发展为名头创办公司……原来秘密在这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