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2师叔讲课(2 / 2)

加入书签

徐观又娓娓道来:“‘均输’一策,在于均输官员的买卖赚差额,本来将此土仪运往他处,差额已经巨大。但当官员参与买卖之后,往往会利用手中职权,再次压低本地物价,而又抬高异地卖价,以赚取更高差额,谋取私利。”

“而官员又会将本来做此生意的商人踢出场外,从此垄断。”

潘邓愣住了,对呀,在他朴素的思想里,并没有考虑到政府官员行商,的确会有很严重的以权谋私问题。

徐观见他像是理解了,又接着说道:“‘平准’更是有弊端,我朝便有常平仓,你且想想看会有什么问题。”

潘邓思索片刻,“常平仓里贮有稻米,然而稻米易腐烂发霉,储存不易。”

徐观点头,“这是其一。”

潘邓又想,“官员如果手里没有钱了,还会打常平仓的主意,把里面的米卖掉来养官。”

“这是其二。”

潘邓再想不出了。

徐观说道:“‘平准’一策不光是稻米,还有其他货物,然而此事依旧是官吏主持,当官吏手中握有可以随时哄抬物价,压低物价的权力之后,他们就成了市场上最大的一只老虎,其他的商人都纷纷出局或者同流合污。”

竟然还是官吏以权谋私!

徐观做了总结:“很多时候,一个政策在脑子里想想能够成立,其始善也,可一旦实施下去,终未必佳。”

潘邓轻呼一口气:“学生受教了。”

他穿越到宋朝来几年的时间,在阳谷县度过了绝大多数的时光,最深刻的感受便是“皇权不下县”。

最基层的小官,保正,里正,耆老,宗族,县衙小吏,才是村县实际权力的把控者,上面的改革命令经过一层一层的传递到了县村之中,事实如何已不再由上面掌控。

徐观看他肯细心琢磨,又问道:“陈大人也对你讲了许多本朝往事,你可想到有哪件事与此相符?”

眼看师叔又考校起来,判潘邓紧忙冥思苦想,这样一想,还真叫他想出一件来。

汉武帝之时有司马迁怒斥平准法,言“烹弘羊,天乃雨。”;宋真宗之时不也有司马光怒骂王荆公,言其“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而其变法之中政策,如青苗法,也是开始规划极佳,甚至在小范围内做了试验,叫政府给农民,青黄不接之时,发放贷款,用于购买青苗。

农民得到政府贷款,可抑制民间高利贷。

朝廷发放贷款,也可让朝廷增加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足”。

之后随着政策发行,其状况却愈演愈烈不可收拾,民间小吏官员多有为了邀功,逼迫百姓贷款者,且随意增加利息,最终变成了官方的高利贷,让百姓更为困苦。

潘邓描述一遍,徐观点点头,他本考虑到此学生入世不深,对于国朝大事不甚了解,又在京师这样的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跳到别人挖的坑里还不自知,所以首先想让他了解些祖宗大事。

没想到他也不是一无所知,想来师兄也耐心教导。

徐观便再总结道:“政策施行不能只看出发点,也要考虑得深远,这两人的经济改革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一层一层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