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7第107章(2 / 2)

加入书签

“广南?”嬴忱璧凤眸微眯,念两遍后笑起来:“不错,的确是动广南和西北更妥当。”皇帝再转向霍海啸,好似就等着他给出合皇帝心意的答案:“昌隆侯这两年在闹着圣人要把福建总兵换人,圣人还没应允,朕愿意成全他,海啸以为该换成谁?”

霍海啸报出皇帝想的既定人选:“派圣人近十年来最重用的武将,臧?缄。”

皇帝笑了:“海啸果然有统帅风范,这保管是个让太上皇和昌隆侯都满意的人选。”

班丞相姗姗来迟,见到竟然是这么两个年轻人陪着皇帝,有点眼晕,全召老臣是大事,传召的都是年轻人应该没大事,但这样的组合,他直觉就没好事啊。

待接过密报一看,班丞相眼冒金星,这是要疯了吧:“陛下,这,这这……”

“两位世子看见时可平静得很,丞相可不能比两个小辈都不如啊。”皇帝打趣。

班丞相哪还有心情玩笑:“陛下,兹事体大啊,依密报中的情形,老臣都不敢猜昌隆侯的企图了,对昌隆侯府朱家恐怕更是已到不得不辖制的地步了,可您还有佐证吗?圣人恩宠爱重外祖家甚笃,仅凭这封密报,老臣唯恐不能劝动圣人啊。”

“朕会亲自和圣人谈,此事,丞相不必禀告圣人了。”皇帝交代,班丞相应是,心里可没因此而有丝毫轻快,皇帝亲自和太上皇谈,谈崩就容易闹僵,闹僵一回,朝堂的平稳就得少一分,何况昌隆侯八成真要出大事了,天爷啊,昌隆侯嫌活腻了是吧。

“朕记得先昌隆侯的原配在授康十年病故,授康十一年,先昌隆侯在五十五岁时把现任昌隆侯的生母扶正。”皇帝仿佛很好奇:“五十五岁高龄有必要再扶正个妾室吗?”

班丞相瞟瞟那两个年轻人都耳聋似的故意欺负他这个老头,只能出头回禀:“禀陛下,据说昌隆侯自幼深得父亲疼爱,先昌隆侯想给他个嫡子身份好多给他些家产。”

“是吗?”皇帝恭维:“那么昌隆侯当真好本事了,把家族和爵位都收入囊中了。”

班丞相没接话,皇帝再问:“先昌隆侯的嫡长子是授康十五年病逝的吧?”

得到肯定,皇帝似笑非笑:“朱家的猖獗就是在现任昌隆侯手中疯长起来的,朕倒是真猜不出昌隆侯到底是从少年时就是个猖狂的还是他争到爵位后太高兴性情突变了?”

班丞相心中微凛,低眉顺眼道:“陛下恕罪,老臣猜不出来。”

“先昌隆侯的原配在53岁病故,这年纪老死还算正常,但依照这老夫人死后的情形,朕就觉得有些诡异了。”皇帝眼神犀利:“会否昌隆侯少年时就觊觎爵位,但他忍了十几年,忍到嫡母和嫡兄都相信他没有野心、在嫡母足够老的时候出手?

53岁的嫡母看似正常老死,没人怀疑;他蛊惑他父亲将他生母扶正,没人阻拦,接下来就该是嫡兄病逝了;嫡长兄病逝后父亲垂垂老矣,大侄子年轻、嫡次兄纨绔,哪怕他显出野心来也没人能再阻挡他,故而是他拿到爵位执掌朱家,丞相以为如何?”

“老臣惶恐。”班丞相含糊道:“老臣只听闻昌隆侯的生母是个跋扈的老太太。”

皇帝看他眼,哼笑:“丞相猜先昌隆侯在嫡长子死后可有察觉,泉下有知会后悔吗?”

班丞相再沉默以对,皇帝收起笑意冷然下令:“朕要个准话,丞相去查清楚,先昌隆侯的原配和嫡长子是否死得不寻常,不要惊动任何人,不必禀告太上皇。”

这就是在逼班丞相做偏向了,一旦有了偏向,将来的偏向只会越来越多,可班丞相能拒绝吗?能阳奉阴违悄悄禀告太上皇吗?除非他不想要班家的将来了,否则就得认。

旁观的两位很平淡,班丞相没有异样地应,心底不知是发苦还是有点如释重负。

“整饬江南,预计能收缴到多少钱粮充盈国库?”皇帝转向年轻的两名臣子。

晏霁之报三百万贯,霍海啸比他强点报四百万贯,皇帝再看向丞相,班丞相有点头大:“老臣以为两位世子年轻气盛,报得夸大了,老臣预估是一百万贯。”

皇帝乐了:“授康年间国库每年收入少则五千万贯,多则六七千万贯,朕登基以来每年国库收入都不足两千万贯,丞相是真不夸大啊。”皇帝转瞬间冷脸报个数:“朕要一千万贯送进京畿。”吓得班丞相哆嗦下差点想死谏时皇帝又问:“全国现有多少荒地?”

班丞相真感觉他心脏波动起伏地有点大啊:“禀陛下,是八十万亩。”

皇帝不赞同:“朕怎么觉得全国有八百万亩乃至一二千万亩荒地都不止啊。”惹得班丞相又想死谏时又被皇帝抢前刹住:“清冗官,朕不想再小打小闹地清除个千八百人,倘若朕想把多数冗官皆清除出朝堂,丞相可有良策保他们不生事端?”

“陛下,此间真不是大动干戈时。”年轻人气盛起来简直跟脱缰的野马似的横冲乱撞,班丞相眼前一阵阵发黑:“老臣实难认同陛下您如此冲动,还请陛下为社稷想。”

皇帝想都没想地转向晏霁之:“朕不需要晏卿劝,你只需告诉朕,你有计策吗?”

晏霁之沉默两息时间后给出建议:“禀陛下,正徽元年五月,陛下削减内廷用度;六月,丞相率百官请奏削减俸禄。今官员俸禄,以正六品官为例:每月俸钱十两,授田六百亩,算上俸料等物,折合成现银计,一个正六品官年俸大概五百两。

朝中大约五千名冗官,若是给予这批冗官在值时半年的俸禄,国库至少要出一百万贯。若是不补银两,或可将授田赏下,抑或再补以与职田同等亩数的荒地。

三,既不给银两亦不许田地,兴办书院。举国目前约有一千座官府记档在册的州府县级书院,大可再造五六百座书院。四,前三项皆不施行,许他们迁入澎湖,在朝廷海禁期间仍可与南洋诸国通商。五,朝中若还要生事,交给老天爷吧。”

“霁之不知朝廷何以会出现冗官吗?”皇帝训斥:“一场科举,朝廷就要录百八十人,还有靠恩荫入仕的大批子弟,朝廷能有那么多空缺养这批人吗?再兴造五六百座书院,你是嫌朝廷里吃闲饭的不够多还是嫌冗官不够有积重难返之危啊?”

“禀陛下,这世间可以有多种人才,不一定非得当官才是人才。”晏霁之详细阐述:“老百姓的观念里总觉得进书院读书就是为考科举,这样的观念其实不大好。

朝廷大可以给书院分类,第一种是培养文学造诣,国家多才子谱写风流,这类人才自是多多益善,再多,翰林院都装得下。第二种是传授技艺,书院择百工中适宜教学的,像造车造船、造宫苑乃至教授医理,学而有成,不都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吗?

第三种,对考科举的读书人,书院还可以让学子适当体会民情,官员总不能五谷不分,一个五谷不分的进士又怎么可能做好父母官为老百姓们做实事?”

“好,爱卿的主意甚好。”皇帝高兴道:“丞相知会过太上皇就交代国子监和翰林院尽快给朕拟个章程出来吧。还有,国库每年都要拨下五六十万贯给全国的书院,朕细想想其实大可不必,丞相用个适当的举措把这笔拨款消了吧。

第二,今后科举,朝廷择录四五十名进士,不必宣扬,丞相心中有数就好;第三,靠恩荫走仕途的必须至少有秀才功名,一家能荫蔽的子弟数更得加以限制。”

“是,陛下,但对英王世子的四项举措,您是定下选第三,革除的那批冗官,银两和田地以及入澎湖都不许吗?”班丞相真想替自己这把老骨头抹把辛酸泪。

“嗯?”皇帝嬴忱璧被提醒出个疑惑来:“霁之不想让这四项并举?”

“陛下,升米恩斗米仇,给予太多,得到的未必是感恩,还可能令对方贪婪愈盛。”

嬴忱璧眼底泛起冷意,就是对这种丑恶嘴脸的厌恶:“霁之说的好啊,升米恩斗米仇。丞相,不必再建书院,英王世子的第三点举措在现有书院中推行。

朝廷革除四千名冗官,让这批人自己选是要银两、田地还是入澎湖,只能三者择其一,你把握好,可别让他们生出朝廷亏欠他们的荒谬想法。第三,朕欲在西北和广南再划出两座行省,你和两位副相还有吏部在四月二十前拿个方案出来。

第四,现行律法对官员贪腐的最低限定是一千两,少于五千两,只以降职警戒;贪腐在五千两至五万两之间处以罢官、下狱以及流放;贪腐超五万两者判死刑。

清除冗官后,朝廷重修该条律令,朕愿意把对核定官员贪腐的最低限定提高到三千两,但处置的警戒线得降下来,少于五千两处以降职警戒,贪腐超二万两者斩首。”

旭日渐高,晨曦初绽时的稚嫩消弭,金灿灿的强劲朝气照遍朝晖殿是这般耀眼。

一老二少走下巨型露台,班丞相唏嘘,晏霁之打趣:“相爷是不是遗憾看走眼了,要不然现今皇宫中早已是班贵妃最得宠,哪还有霍灵渠和令?夫人什么事。”

“世子啊,你就别拿老头开涮了。”班丞相愁啊:“你们看,圣人会信吗?”

“相爷的意思是圣人不会相信陛下的密报?”晏霁之愣下意识到这还真有可能。

“不至于吧,陛下难道还能拿国家安危来污蔑昌隆侯吗?”霍海啸也没想过太上皇还会有不相信这种情况,班丞相叹口气,不再多言,不再和小辈同行,甩下他们,疾步往前走,晏霁之感悟:“不当家就是轻松,若是你父和我父在,大约得和丞相一样急。”

“是啊,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