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调经论篇(2 / 2)
5.情志调养:中医强调“心身合一”,情志的变化对经络气血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思恼怒,也是预防和调治经络病变的重要方面。
调经论”所探讨的不仅是关于人体经络病变的原理和调制方法,更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思想在经络调理领域的具体体现。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经络的健康,促进身体的和谐与平衡。
本篇的主要内容有
一、关于人体神、气、血、形、志的病变与针刺补泻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神、气、血、形、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五大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健康状态。当这五大要素出现有余或不足时,便会引发相应的病变。
神:神有余则易躁动不安,神不足则精神萎靡。针刺补泻上,神有余者可采用泻法,如针刺百会、神庭等穴以安神定志;神不足者则宜用补法,如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以培补元气,滋养心神。
气:气有余则表现为气滞、气逆,气不足则气虚无力。气滞气逆者,针刺当以泻法为主,如针刺太冲、行间等穴以疏肝理气;气虚者则宜用补法,如针刺足三里、气海等穴以补气健脾,增强气的功能。
血:血有余易致血瘀,血不足则血虚。血瘀者针刺需采用泻法,如针刺膈俞、血海等穴以活血化瘀;血虚者则宜用补法,如针刺三阴交、脾俞等穴以补血养血,滋养全身。
形:形有余可能表现为形体肥胖、痰湿内阻,形不足则瘦弱无力。形有余者针刺可泻丰隆、中脘等穴以祛痰化湿;形不足者则需补脾胃之穴,如足三里、脾俞等,以健脾益胃,增强形体的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