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1寒热症全攻略(2 / 2)

加入书签

“滋阴润燥”。滋阴,顾名思义,就是滋养阴液,使之充盈。润燥,则是针对因阴液不足而导致的干燥症状进行治疗。在中医理论中,阴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当阴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干燥症状。此时,就需要采用滋阴润燥的治疗方法,通过补充阴液来滋润身体,缓解或消除干燥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清热泻火”与“滋阴润燥”往往不是孤立的治疗原则,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清热泻火的同时也需要滋阴润燥,以防止热邪过盛而耗伤阴液;同样,滋阴润燥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清热泻火,以消除体内可能存在的热邪。

黄帝问有的人穿的并不单薄,也没有感受寒邪,却总觉得寒冷从体内生出,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这种人多痹气,阳气少而阴气多,所以经常感觉身体发冷,像从冷水出来一样”。

我们来看看“痹气”一词。在中医理论中,“痹”通常指的是因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而“痹气”则可能是指这种因外邪入侵而形成的阻滞气血运行的邪气。当人体内痹气较多时,往往意味着经络不通,气血难以畅达全身,进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我们再看“阳气少而阴气多”这一描述。在阳气代表着温暖、活跃、外散的力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而阴气则相对较为寒凉、沉静、内敛。当人体内阳气偏少,而阴气偏多时,就会导致身体的整体温度下降,出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症状。患者会经常感觉身体发冷,就像刚从冷水中出来一样。

针对这种病理状态,中医通常会采用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通过补充人体内的阳气,驱散体内的寒邪和痹气,恢复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畏寒肢冷、关节疼痛等症状。

我们谈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