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9信使(2 / 2)

加入书签

而常峪县的县令竟站在门口等候多时。

他见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掀开车帘,立刻上前搀扶。

“王刺史,您慢点。”常峪县令小心翼翼地扶着他,“委屈您先在县衙住上几日。”

“带罪之身,何言委屈?”王刺史摇摇头。

他又道:“难为你们还惦记我这把老骨头,愿意倾囊相助,也不嫌弃我昏聩行事,留我在县衙栖身。”

“刺史哪里的话。”常峪县令长叹一声,“若非刺史提拔,我也不过是县衙里的小小主簿。”

“何况……”他话语微顿,扫了眼跟在身后的壮汉,“吴王怀不轨之心,他贵胄之身,我等焉能违抗?刺史而今弃暗投明,天家圣明,必能公允行事。”

常峪县令领着王刺史往县衙后边待客的厢房去。

他们叙了一路的旧。

将王刺史安置妥当后,常峪县令看向壮汉:“小兄弟一路辛苦,可要去偏房休息休息?”

壮汉板着脸推拒,接着就站在王刺史房门外守着。

常峪县令不再多言,只是转身后又叹了口气??短短月余,王刺史已然两鬓斑白、老态龙钟,与今年花朝节宴请姜州各地官员时意气风发的模样判若两人。

他心中怅惘,对这位长者也颇为怜悯。

??吴王要给他的好侄子表现出自己无心权势的模样,就需要一副白手套。

这些年姜州乃至吴地的大小事务都是王刺史替他做的,人情往来、官员升擢也与王刺史息息相关。

吴王自觉王刺史是他训狗的工具。

可是狗群认棍子还是认人那可是关键。

何况牲畜尚且知道趋利避害,吴王能这样干脆丢弃为他做了十几年脏活的王刺史,其他人又焉能不自危?

是夜,吴王府派谴出去的信鸽,追上预备劫杀信使的刺客。

他们受吴王吩咐,本打算等信使离开江南地界再动手,故而一路尾随。

结果现在突然收到召他们回去的传讯。

又不要他们对信使下手了。

这些刺客虽有疑惑,但听命行事,便准备离开。

孰料他们刚刚从藏身的地方出来,数支利箭便从四面八方围追堵截而来。

眨眼间,这些刺客尽数倒地。

马背上的信使猛然勒住缰绳,马匹前蹄高高抬起,止住狂奔的动作。

他皱眉盯着前方横亘在路上的粗壮树干。

茂密的树冠足有一人高,将后边的路挡得结结实实。

无风也无雨,常年在各地间往返的信使哪里不知道这里边的玄机。

他借着月光环视左右,不曾瞧见异常的动静,便从怀中掏出一个荷包朗声道:“此乃朝廷八百里加急的信件。诸位英雄好汉若求财,小子身无长物,只有一点微薄的积蓄,请各位笑纳后放小子赶赴皇城。”

一般说明是朝廷加急的信件,劫道之人都会见好就收。

毕竟若是真的耽误了大事,惊得朝廷派兵剿匪,这些做劫道营生的杂鱼们也没好果子吃。

只是他这话说完,依旧没什么动静。

信使眉头愈发紧蹙??这种时候绝不能下马,可这样拖延下去,这封事关吴地安宁的急信如何能送到?

他又艰难地等待几息,终于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