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归来(2 / 2)
符伊年出门其实没什么事儿,她现在还在休假中,暂时不用去单位,工厂那里她也不想去,偶尔出个主意刷下存在感就行了,人就不过去了。
符伊年看了看身边跟着的钱招娣,她穿着的是一身军装衣裤,鞋子也是解放胶鞋。这一身走在路上尚在太显眼了,一看就是军人的标配。
“我们去逛街吧,给你买两身衣服。”符伊年对钱招娣说。
钱招娣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军装,摇头,“我觉得我这身衣裳挺好。”
符伊年并不反对,甚至还十分赞同,“我也觉得挺好,但是可能不太合时宜。”
毕竟她已经从军营离开了,周围的年轻姑娘穿得都很时髦,一身军装实在太打眼了。
好在钱招娣不是不知变通的人,稍微想了想就同意了,“不过,我自己付钱。”
周一,符伊年重新回去办公室上班,发现办公室少了一个人,仔细打量了一番,竟然是李姐没有在,而且桌上的水杯、台历什么的也都不见了。
符伊年很奇怪,低声同办公室的另外一个同事询问,“李姐调走啦?”
同事点头,“后勤一个副科长退休了,她年纪差不多,加上这一两年表现不错,这不今年的‘学雷锋’又是她,组织上考察一番就调上去了。”同事一边说还一边冲符伊年挤眼睛。
符伊年愣了一下才明白同事的意思,有些啼笑皆非,“还是内因起作用。”
同事一脸“我懂”的表情,“嗯嗯,对,内因起作用。”
办公室少了一个人,自然就要再来一个。一周之后,新同事到来。来得还不是别人,正是金苓。
符伊年先是惊讶,再是惊喜,新同事是自己熟悉的人,当然很好啊。而且符伊年发现了,整间办公室八个人,出了两个即将到年纪退休的老前辈,剩下的几个人都是参加过“蔬菜出口协作小组”培训的人。
这样看来,这间办公室就要成为“协作小组”的固定办公场所了。
金苓来到的第二天,就有了新任务。基层的种植知道培训基本已经完成,虽然第一茬作物才种下还没成熟,但是并不代表就要一直等着。
京城南部的一个村,因为改革开放和大包干的推行,有农民眼光独到,承包了田地建了一大片的温室大棚,面积有十多亩。种植的菜品刚好都在出口品类目录上。
温室大棚主人原本是联系了当地运输队,想将蔬菜运到寒冷、缺少新鲜蔬菜的东北和西北的,但是当听说可以出口创汇,果断地同意将全部蔬菜卖给了供销公司。
“为国家出口创汇这是大事,”后来在日报上,这样报道大棚主任的,“能为国家做贡献,我骄傲啊。”
因为这则报道,后来又有很多人打电话给报社,说自己有温室大棚,可以供给出口创汇,当然,也省区了他们自己去联系买家的过程。
符伊年她们按照报社提供来的信息,去找到了这些承包农民,结果最终九家有两家入选了。因为只有这两家规模在五亩地以上,蔬菜的种类也是符合的;其他的都是一家只有一两个大棚,规模太小,而且比较分散,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