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道貌岸然(2 / 2)

加入书签

她深知,唯有洞悉彼方,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古训,于此刻更显其深邃与智慧。

魏书中如何记载的来着?

朱灵,一辈子也未得曹操重用。

魏书里面,好像记载了朱灵早些年在袁绍麾下带兵攻城的一件事。

他初为袁绍麾下,与同乡季雍共誓忠诚,以固袁氏冀州之基。

然季雍背主求荣,献城于公孙瓒,袁绍怒而遣朱灵讨之。

朱灵奉命而行,心怀愤慨,念及往昔并肩作战之情,今却成敌对之势。

公孙瓒闻讯,即刻引大军疾驰来援,更施狡计,掳朱灵眷属系于城头,冀以骨肉之情,胁迫朱灵屈节以降。

那时,朱灵望着城头被束缚的亲眷,悲泣失声,旁侧将领皆面面相觑,无以为慰。

本来还想安慰一二,却不料朱灵失声痛哭后,却擦干眼泪,说出了震骇四座的话。

“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

意思是说,像我这样的盖世大英雄,既然已经决定离家为别人效力,就不能事事总念家了!

估计是效仿的前汉冠军侯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可是,这完全是照猫画虎反类犬。

既痛哭毕,朱灵决然振臂,率军奋勇直前,身先士卒,一鼓作气,杀入城中,生擒季雍。

然而,朱灵的母亲和弟弟,自然也被恼羞成怒的公孙瓒和季雍给杀害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冠军侯可没杀妻害子!置亲眷于不顾!

此事当然有两面性。

一方面,朱灵之举,虽悖于孝道之常情,却彰显其为主尽忠之决绝,本应赢得忠肝义胆、公私分明的美誉。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曹操以实际行径昭示了另一番道理:此路不通。

袁绍闻朱灵之事,深感其勇略可嘉,遂委以重任,甚至在联曹抗敌之际,亦遣其领兵相助,足见信任之深。

袁绍能认可朱灵是忠于他的。

但朱灵下一个主公曹操完全不会这般认可。

世事难料,朱灵几年前一遇曹操,便心生仰慕,视为明主,毅然决然背袁投曹,此举虽显其识人之明,却也令袁绍大跌眼镜,更让曹操心生戒备。

曹操深知,朱灵之忠,如双刃剑般锋利,既能助己亦能伤己。

当年那般忠心于袁本初,可以不顾亲恩,狠心攻城。

如今却能轻易地再弃旧主如敝履。

不禁令其心生寒意。

曹操深谙人心的复杂,深知对于朱灵此等能为权势舍弃亲情之人,一旦心生异志,背信弃义,后果难以估量。

故而曹操暗自告诫自己和身边人,此人不忠不孝,难成大器。

然曹操亦非无情之人,他任人唯贤,仍旧给予朱灵机会,命其训练新兵,镇守许昌南境,意在考验其能力。

临行前,曹操更是谆谆告诫,需软硬兼施,以防不测。

然朱灵未领其意,轻视新兵之变,终致阳翟哗变。

事后,朱灵归咎于他人,更显其推卸责任之态,更显不仁不义,令曹操大失所望,对其评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