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章 她不会停下(1 / 2)

加入书签

《[武周]问鼎》全本免费阅读.cc

襄王……薨了?

这四个字里的每一个字,李治都认识。

但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让李治极其陌生的东西。

那些纸张已在此时尽数飘落在地,可这冬春交际的晴空中,却好像还笼罩着一层阴霾,将他给掩埋在下面。

城楼之下的报信人面目模糊,唯独那一句话,还在清楚地回荡于他的脑海之中。

他确实是在说,襄王薨了。

襄王李弘过世了!

“你在说什么浑话!”李治勃然变色,朝着信使怒斥,“什么叫做襄王薨了!”

信使接到了示意匆匆赶了上来,抵达了李治的面前,以更为清晰的声音作答:“襄王感染痨瘵之疾,加之本就体弱,一时之间疾病恶化,便这样……薨逝了。”

“这是襄王临死之前写给天皇天后的信,也一并被送来了京中。”

信使的声音越说越低。

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短短两句话中,面前这位天子的脸色已经急剧地褪去了血色,仿佛他只要再多说一个字,对方身上就会多加最后一根稻草,将他给彻底压垮。

都说陛下处死梁王李忠、许王李素节,又将前太子废黜为襄王,在父子感情上堪称淡漠,但他此刻的表现,分明不是这样的。

在他脸上,一个父亲失去了心爱孩子的痛苦,被展现得何其分明。

可倘若李治在此时知道这个信使所想的话,必定会告诉他,那两个孩子和他没什么感情,又如何能够和他看着一点点长大也一度寄予厚望的李弘相比。

从名字里都能看出这其中的区别来。

就算他已意识到,李弘绝不能担当太子重任,也被他的糊涂给气得一度晕厥过去,在李治的心中也只是想让李弘去襄阳继续安心静养而已,从未想过要了李弘的性命。

他是糊涂,不是真有悖逆之心,那他这个做父亲的又为何不能原谅他呢?

或许在事隔一段时间,不会再有人觉得李弘能被起复的时候,他们父子还有重新把酒言欢的机会。

可现在,随着这条突如其来的李弘死讯,所有的希望都泡汤了。

李治的指尖死死地扣在城楼的墙垛之上,试图凭借着这份疼痛,来让自己保持足够的清醒。也或许是在试图用这

个举动抵挡住此刻的天旋地转。

但太难了。

对他来说太难了……

为何他这个风疾发作频频的身体都还没走到油尽灯枯的一天他的弘儿却会被疾病带走甚至都没能给他重逢再见的机会就已撒手人寰而去啊!

苍天何其不公!

他颤抖着声音:“将……将弘儿的那封信给我。”

在这一刻他甚至忘记了面前还有其他外人若是注重帝王仪表的话他该当称呼李弘为襄王而不是弘儿。

剧烈的眩晕感让他在接到那封信的时候险些让其脱手而去。

还是一旁有一只手先一步扶住了他也按住了那封信才让其没被失手抛到门楼之下。

李治转头就对上了武媚娘同样沉痛而惊愕的面容。

是了襄州这个风水宝地还是他和媚娘商定之下才选出的。

弘儿病逝媚娘这个做母亲的绝不会比他好受多少。

但现在襄王病逝天子体虚病弱她又不得不让自己振作起来接下这封噩耗。

“打开看看。”武媚娘沉声开口。

在骤然惊闻李弘过世消息的瞬间武媚娘也险些以为这是个笑话。

她是放弃了李弘不假但从未想过如同对待李素节一般以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方式对待李弘。

她也一直觉得这个儿子的体弱多病不堪大任或许也正好能让他避开随后的争权之斗。

可谁也不曾料到他的死讯会来得这样早也这样让人猝不及防。

没有人能在这样的消息面前完全无动于衷。

这封由李弘在病重将死之时写出的来信也随即呈现在了她的面前。

病重之时的落笔飘忽在信的头两句话中就已不难察觉但他依然选择亲笔将这封信给彻底写完。

而毫无疑问这是一封很长的信。

长到对于一个病患来说最后的几个字简直像是在耗尽他最后一点心血写成。

李弘在信中说他在刚刚抵达襄州后不久

否新成佳酿。可惜天时不与,未能见到酒水酿造成功的时候,他就已先一步病重至此。

但好像,他也没这个资格去可惜什么东西。

事实上,在医官为他做出药石无医的评价之前,他不仅没留意过这酿酒之事,也没留意过其他人。

明明在废黜太子的诏书下达之时他就已经知道,自己多年间的所作所为,和放任臣子将自己作为武器,实在是配不上这个太子的位置,就连襄州也是个好地方,他却始终不知满足,觉得自己遭到了莫大的苛待。

直到如今,死亡当前,他才终于有一点回转醒悟。

只是他已经不起沿途奔波,无法再将这些话向着阿耶阿娘说出,只能借着这封信来略说一二。

他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世家之毒,在于无形之间。

他们鼓吹助力,让他觉得自己仅有的三分本事也成了五分。

他们煽风点火,让他始终对于重回太子宝座心怀希冀,又在听闻李贤成为太子之后怒火攻心。

他甚至必须承认,直到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依然在嫉妒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做不到像是他的名字一般,成为道祖在人间的化身,摆脱世俗的欲望。

又或许他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也不过是将他原本对于手足亲人的嫉恨,转成了绝不愿意让有些人好过的报复心,而不是……不是他终究看破了自己的处境,做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所以,阿耶阿娘大可不必因为一个懦弱而平庸的儿子去世而觉得痛惜。

李贤有他这个前车之鉴,该当能够担任好太子的位置。

安定外有功业内修德政,在这个镇国公主的位置上能走得长远。

周王和太平年岁尚小,也上有兄长与姐姐遮蔽风雨,更无需他的担心。

……

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他有点想念曾经了。

当时的他刚刚接到太子监国的委任,而不能直接跟随阿耶阿娘前往并州巡幸,然后前往东都,于是一有遇事不顺心的地方,就直接嚎哭出声,最后终于能够被接到父母的身边。

或许,如果能在当时就让他从这个太子的位置上退下来,他还有可能有另外一条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