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章 手搓EUV光刻机的可行性(1 / 2)

加入书签

《论文珍宝阁》全本免费阅读.cc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其技术发展历经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EUV光刻机更是其中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人类在微观制造领域的极高成就。

回顾光刻机的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接触式光刻技术出现,它是小规模集成电路时期的主要光刻技术,掩膜版与晶圆表面的光刻胶直接接触,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但晶圆与掩膜版易产生划痕和颗粒沾污。70年代,接近式光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掩膜版与光刻胶之间有氮气填充的间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伤,但受衍射效应限制,分辨率极限约为2μm。

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不断缩小,投影光刻技术应运而生。其基于远场傅里叶光学成像原理,采用具有缩小倍率的投影成像物镜,有效提高了分辨率。此后,光刻技术不断演进,从干式光刻发展到浸润式光刻,进一步提高了光刻水平。

EUV光刻技术采用锡的电浆来产生波长为13.5纳米的光源,以及用钼硅多层反射薄膜来把光传递到芯片上,得在低真空中运作,技术难度更高。EUV光刻技术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当时众多科研团队投入其中,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达到量产的技术要求。

例如,在光源功率方面就曾面临巨大挑战。早期的EUV光刻机光源非常弱,最佳状态时只能输出10瓦的功率,仅是现在量产机台的二十五分之一,而且可靠性低,经常故障。然而,科研人员并没有放弃,通过不断实验和改进,逐渐提升了光源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

再看光学系统,EUV光刻机的镜头需要采用高精度的非球面镜,其面型误差必须小于0.25纳米,加工这种镜子需要超精密的数控机床和检测设备,这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