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柳暗花明(2 / 2)
“且听朕将话说完。这些朕都能理解,李卿为纪国所奉的一切,朕也必会护你家人周全。”
鸿嘉帝目光深邃,“这样,朕命人……”
“儿臣愿只身前去城外,尽快安然寻回扶疏。”
话音未落,鸿徽晚主动请缨。
鸿徽晚语气坚决,愈显得有些突兀荒谬。
李将军略过鸿徽晚直接同皇上道:“此事干系李氏心尖命脉,望二皇子勿要玩笑。”
在李将军眼中,二皇子不过是与扶疏一般大的小辈,平日朝中也未及大皇子那般的好声誉,怎会愿意插手此事。
鸿徽晚看向李将军,显然很清楚自己所说意味着什么,坦诚道:“实不相瞒,扶疏与我同在国子学中授读,零散述过一二心事,扶疏同我坦白了她在虹城的民女身份。”
他深呼一口气,一字一句同鸿嘉帝请命:“是儿臣亲手送扶疏离开了长安城,也想要做些什么弥补,望父皇批准。”
鸿嘉帝也有些惊诧,没料到鸿徽晚竟然会为扶疏做到如此地步。
李宣愣愣观察着形势,虽然半信半疑,但对于扶疏儿的担忧已超过了对鸿徽晚的不信任。
见鸿嘉帝仍在深思熟虑,李宣连忙追问:“二皇子可是认真的?扶疏儿会去哪?”
知晓李将军的急切,鸿徽晚再次颔首确认道:“万分真心。关于扶疏会去的地方,儿臣有些头绪。”
前方,鸿嘉帝只是听着话语,还未做出批示。但鸿徽晚心中已有了把握,从小他便知道父皇的习惯,若是不准允之事便会立即否决。
鸿徽晚郑重其事看向李将军:“不过,在出发之前,我还有几个疑问,还请李将军解答。”
“二皇子尽管开口问!”李宣点点头。
缓了半晌,鸿徽晚将心中余留的疑团抽丝剥茧一一厘清。他缓慢而又慎重的,将疑问清晰道出。
“其一,扶疏所书的陈情信现在在何处?”
“其二,扶疏口中在虹城的阿母是怎么一回事?”
“其三,扶疏在虹城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自己认为真正的李氏嫡女已然身故,那么身故之人又是何人?”
*
长安城于一片星空下沉睡,皇宫侧门罕见在此时辰缓缓打开。
一匹快马迎着鱼肚白升起的方向飞速驶去,扬起一阵烟尘,晨昏中快得看不清马上人影。
马上之人正是鸿徽晚,一手紧拽着缰绳,另一只手上握着圣旨卷轴,目光炯炯盯着前方。
鸿嘉帝终还是允了鸿徽晚独身前去。
不过,经过一番思量,鸿徽晚并不打算用二皇子的身份辗转通报。一来不想引起扶疏的警觉,二来也不愿引得各处官府紧张,鸿嘉帝给鸿徽晚封了个督查使的名头,派宫中暗卫相护,方便他行事。
若等到明日开宫门,恐耽误了时机,就算李将军不提起,鸿徽晚也即刻备好了行囊启程寻回扶疏。
一想到扶疏来日便可以回到长安,鸿徽晚纵整晚未曾合眼,此刻也是铆足干劲。
连着七日。
鸿徽晚骑着马一路朝着南走,路程辗转,已接近纪国南部州县。虽拿着画像寻了各地驿站及城关口的官员侍卫,却是一直没有寻到扶疏的半点踪迹,显然是她出了长安城后依旧时刻保持谨慎。
若是再有三日没有消息,按父皇的约定,李将军便要亲自调兵力前往虹城寻人了。
但父皇暗中嘱咐过鸿徽晚,阐明了更甚一层的利弊??
自虹城与昌国一战签下媾和条例,十五年来,此地边防是两国军队混守之地。更何况,虽接回来质女,昌国君主却仍盯着李将军的一举一动,若是贸然增派兵力,恐怕会落得起战的把柄。
如此一刻没有消息,鸿徽晚绷着的心神片便也刻未曾放下。
走入正兰县地界,鸿徽晚压身下马,一手牵着缰绳,一手翻出行囊里放着的《虹城书》。
此文章为扶疏在国子学所书,不仅仅写明了虹城所遇困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