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8路见不平(2 / 2)

加入书签

贾府被抄,对李纨来说没什么影响。府里的刁奴只会作践他们母子,如今没了那些小人,李纨倒觉得清净了不少。

李纨来到荣禧堂,贾母已让鸳鸯把匣子收好,只留了一锭金子在炕上。

贾母对李纨道:“姨太太刚才来辞行,说她和宝丫头过几天就搬走了。我托姨太太在她家附近找间小房子,到时候你带着兰小子一起搬出去吧。”

李纨听了脸上不禁一喜。她早就想分家了,只是上面有长辈压着,没有她这个寡妇说话的份。

现在贾政和王夫人都在牢里,贾母做主让她搬了出去,想来是打算撕扯开了。以后上无公婆,下无刁仆,这日子想想就滋润。

李纨心底暗暗盘算了一下自己的私房还有嫁妆,能保下半辈子无忧,回头好好教养贾兰,比在贾府熬日子,万事不能自己做主强上一万倍。

贾母看出李纨眉宇间的喜色,无奈一叹。一大家子在一起住,勺子没有不碰锅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委屈。她不是不知,只是家和万事兴,如今分了家也好,各奔前程去吧。

贾母指着金子道:“这是我的一番心意,你替兰儿收好吧。”

李纨看这锭金子的大小,估计有二十两,忙连声道谢,将金子收在袖中。

薛姨妈回到梨香院,把贾母托她找房的事告诉了女儿。

宝钗沉吟片刻后道:“大家都是亲戚,住的近些方便照应。”

如今薛家的事都由宝钗做主,虽然薛姨妈方才应承了贾母,但回来后少不得同女儿商量。若是宝钗不同意,自己就推说没找到合适的房子。

三日后,薛姨妈租好了马车,带着女儿还有贾府的几位姑娘去了薛家在京中的旧宅。

薛家的产业几乎全被查封了,现在只剩下两间铺子和一套小院。院子位于外城的鱼儿胡同。

京师分为内外二城,内城住着王公贵族,街道宽敞整洁。外城则是平民百姓的聚居地,周遭环境自是不如内城气派。

一行人来到鱼儿胡同,胡同狭小,马车无法进入。众人只能在胡同口下车,步行前往宅子。

黛玉自幼养在深闺,性格腼腆。以往外出都是从垂花门上轿,从不让外人看到。如今几人走在巷子里,周围人来人往,不免有些羞手羞脚。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凄厉的女声:“谁敢抢我的孩子,我跟你们拼了。”

那声音撕心裂肺,充满了绝望。黛玉不由停下脚步,回过头去看。

黛玉见一个妇人,表情狰狞,好似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鬼。她手持一把菜刀,不停地朝着身边的两名大汉挥舞。

看她的神色就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两名男子被她吓得不敢靠近。

过了一会,其中一名男子看了同伴一眼,咬牙切齿道:“下次再来。”

横的怕不要命的,妇人真跟他们拼命,二人也怂了。妇人见二人离去,扔下手中的菜刀,搂着一个小女孩放声大哭。

她的哭声凄凉而又悲惨,听得黛玉心头酸楚,仿佛有人在用石杵捣她的心。黛玉不由想起当年母亲过世前,亦是这般抱着自己大哭,眼中满是不舍以及伤心。

可见天下的母亲,不论贫富贵贱,待子女的心都是一样的。

街坊邻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黛玉听了两句,便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女孩叫草儿,父亲病重,母亲借了二十两银子给丈夫看病,借钱时签了张字据,本以为是借条,却不料竟是女儿的卖身契。。

现在人牙子找上门来,要不还钱,要不把孩子带走。妇人没钱,又舍不得女儿,就要和他们同归于尽。

黛玉叹了口气,从包袱里取出二十两银子,走到妇人身前,道:“婶子,这钱你拿去还债吧。”

黛玉手头并不宽裕,而且她心里清楚,未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然而看到那位妇人,便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如何还能袖手旁观,不免起了侠义心肠。

宝钗看黛玉这般心善,不禁微微一叹。这才是她认识的颦儿,即使自己身处泥潭,还不忘对别人施以援手。

妇人尚未开口,旁边一位老妇按住了黛玉的手,警惕地看着她,问道:“我瞧着姑娘脸生,敢问贵姓啊?”

老妇见黛玉容貌出众,通身的气度好似天仙,与周围众人格格不入。老妇不免起了疑心,生怕这妇人刚出虎口,又入狼群。

宝钗最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