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章 没有土地矛盾求追读(2 / 2)

加入书签

而后世明朝让人诟病的士绅优免,主要也是以徭役税为主,他逻辑上也是好的。

举个例子,现在高三备考,官府让你别读书了,去给县太爷当司机开车,或者县里修公路让你劳动,或者去看守所当狱卒,等等等等。

这个时候皇帝说,准备考科举的士子,家里的徭役就免了,你开不开心?

还有那些在外地当官的家庭,你祖籍是山东的,现在跑广西当县令,朝廷说你县令先别干了,回籍贯所在地服俩月徭役......

然后皇帝给你把徭役免了,你开不开心?

正赋才几个钱啊,只要别整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税,士绅们其实是非常愿意配合的。

结果就是士绅开心了,然后普通百姓不堪杂税的压迫,大量托庇于士绅,为了免除杂税,主动向士绅投献土地,自耕农甘愿成为佃户,然后朝廷就收不到多少税了......

具体到元朝,它正赋的确很低,但朝廷不会自己收啊,元朝实行包税制,现代就叫承包。

什么叫承包,假设这个县,我就要10万石粮食,现在拍卖承包权,有人叫价20万,有人叫价50万,最后50万的拿到了承包权。

反正商人是不可能亏本的,你猜他会从百姓那里收多少?

明面上元朝的确是历史最低,官方数据朝廷只收1%到5%,最后鬼知道能承包商能收到多少,百分之三十、四十都有可能。

所以别说什么元朝赋税低,明朝赋税重,从元到明,谁的损失最大,肯定是那些包税商。

朝廷自己收税,肯定会付出一些收税成本,但那也比把收税权承包出去要好。

鲁锦这次看似傻缺的收税方案,只不过是迷惑敌人用的罢了,而且只有一季,一来算是赈济百姓,二来他还有盐铁专营这个底牌来保证财政收入。

将来的土地政策具体怎么定,首先强逼地主分田是不靠谱的,不是说不能,而是没必要,因为元末明初根本就没有土地矛盾。

你说南方人口太挤?人多地少?那正好移民北方啊,大把的荒地没人耕种,你只要愿意移民,立马就能给你分田。

连四川省这样的天府之国,元末都只有30万人口,还没现代一个十八线小县城人多,大把的荒地,你给百姓现在把田分了,谁去移民?

当然,大地主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土地兼并还是要控制的,怎么控制?鲁锦觉得宋朝的阶梯税就不错。

宋朝将百姓分为五等户,按照

贫富差距,把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