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全军覆没(2 / 2)

加入书签

唯一可能的,是沈清安自作一场戏,演给群臣看。

他要将太后的昭然之心公之于众。

所以才十日找不到刺客,找到后消失得悄无声息。

“陛下何必……”

“太后心思缜密,华安殿处处是她的人,不做得真一点,她怎么放心垂帘执政。”

沈清安摆摆手,孤独落寞的隐到暗处。

“朕先回去,这回不用扮演,真的病疾在身了。”他似是而非的笑,分不清是苦涩还是自嘲。

沈清安走后,姜芜卸下气,压抑呼吸。拿出藏于身后的信帛,不知不觉间手心沁出冷汗,沾湿信帛,晕花上面的字。

那是镇北侯府通敌叛国的罪证呈书!

她不敢打开,将信帛扔出又捡回,反复几次。夜深风雪骤起时,她听着窗外雨夹着雪飘零的声音,悲从中来。打开信帛,一字一句的看。

信帛中追溯到三年前,先帝还在,沈清安游学三年即将归京。

先帝病危,太后把持朝政,镇北侯手无实权,是个闲散官职。太后党借由沈清安游学在外不能即刻归京为由,使太后独揽大权,控制局面。太后一度以为能暗度陈仓,除去沈清安,另立皇帝,将权力揽握手中。

没想到先帝驾崩前日,沈清安归京面圣,打破太后计谋。

姜芜翻看,信帛中轻描淡写的一句,是诡谲云涌的朝堂政权。她继续往后读,指尖停在沈清安游学三年屡遭暗杀,有一年下落不明的地方。

当时她处于闺阁,不问世事,整日跟着兄长胡吃海喝,招猫逗狗。闲来时随父亲去往边疆,不过镇北侯不许她上前线,只在后方小打小闹。那一年,沈清安生死不定,不知身处何方,太后甚至欺瞒先帝。

信帛中寥寥几笔,一年后,沈清安被暗卫救下。至于一年中经历什么,无人知晓。或者,知道的早成枯骨。

最后几页,是镇北侯三年来通敌谋反的罪证,有和敌国首领的书信往来,姜芜看了,那字迹和父亲的一样!

三年前,镇北侯和金国暗地交换物资,取得扶持,赢得军功,在朝中掌握权力,从而拥立沈清安即位。

那一年,镇北侯身负重伤,险些要了性命。她以为是父亲英勇奋战,以血肉之躯换来军功。

沈清安即位后,将北方军权交给镇北侯。

镇北侯明里暗里和金国互通往来,集结兵权。

所以,三年来,北方战事吃紧,大小战役不断,却军功少有,持续三年遭金国打压。

都说镇北侯驰骋沙场,敌人闻风丧胆。原来是演了一出好戏,以万千将士之命,演给皇帝百官看。

姜芜不留痕迹的毁掉信帛,这是她重生来形成的习惯,不给敌人留机会,不将自己的命处于危境。

她辗转难眠,她不信镇北侯有谋逆之心,也不全然觉得父亲无辜。

当她以旁观者角度审视整件事时,她心惊的发现,自己于权势而言,不过一粟一栗。权势是好东西,所以人人都想要。

沈清安一直知道。

上一世以通敌卖国的罪名抄家灭族是他的意思,刘尚书搜出的罪证是沈清安默许。

镇北侯府遭遇灭顶之灾不是因为全军覆没,而是那一张张信帛。

又或是要镇北侯再无翻身的可能。

雪不停的下,渐渐成了雨。姜芜听雨落下,听雨停,见窗外朦胧亮起天光,才浅浅合眼,耳边却清楚的洞察宫人扫雪的声音。

她迷迷糊糊做了梦,她清楚的知道在梦中,可舍不得离开。

她见到了镇北侯,满面风霜,眼神疲惫,手中紧紧握着长枪。那柄长枪,是她寻来世间良匠耗时三个月打造的,为了在出征前给他。

硝烟弥漫,大雪掩藏伤亡,掩盖血淋淋的场面。她立在雪地中,寒风拍打身体,要将她掀翻。

她一步步踱向镇北侯,脚下层层堆积着尸体。她看去,有大周将士,有金国士兵,对面金国人摇旗呐喊,挑衅嚣张。

镇北侯身后只有十余人,手持银枪长剑,铠甲被撕碎,里面衣襟沾满干涸的血。

他们负隅抵抗,拼尽全力杀出一条血路,只是路到尽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