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换皇帝06(2 / 2)
他看着上面的丞相府印章问了一句:“你已经与穆之讨论过了?”
谢晦:“是。”
讨论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能算讨论嘛。
“他同意了?”
“同意了”。
同意半月之后给钱不就等于同意这半月之内他可以自作主张嘛。
刘裕下意识认为这事刘穆之全然知情并且完全赞成于是略一沉吟在最上面两张诏令上盖了帝王印玺叮嘱他:“内容你自己填字模仿得像朕一些……”
“陛下!”
谢晦拽住他的手晃了晃不满地抱怨说:“区区两张诏书根本不顶用再来十几二十张嘛。”
他被刘裕一瞪声音便微弱了下去举起一只手试探道:“二十张不行的话那就……十八张十五张……最少十张不能再少了。”
刘裕无语伸手在他细腻如玉的额头上敲了敲:“一口气这么多张你当在菜市场买饼子呢就两张爱要不要。”
谢晦不高兴地背过身去戳着手指半晌不理会他发出了一些类似于“陛下好没道理”“终究是错付了”“我要回家
刘裕:“……”
这话谢晦的堂兄谢灵运说他信。
但谢晦说他就真不信。
谢晦太年轻、太骄傲、也太意气风发了他这样的人是万万不可能生出归隐之志的就像绝世的珠玉不会甘于在山野之间含光蒙尘。
所以他们是天生的君臣。
能握住所向披靡帝国宰辅之剑的向来只有千古帝王。
除了自己身边谢晦还会到什么地方去呢?
“哦”刘裕决定逗他一下指着殿门外微笑着一字一句道:“那你去东山隐居吧什么东西不许带朕看你是不是一日之内就忍不了山上的孤寒寂寞回来。”
“才不会”谢晦还在嘴硬“我可以刷评论区聊天根本不觉得无聊。”
他一扭头眸中清光盈盈地望过来有点倔强也有点破碎天风吹动眸底一片琉璃般的静水秋霜簌簌星痕依稀。
半晌刘裕叹了口气到底还是心软了拿起玉玺再度盖了数张诏书递到他手中
:“满意了吗?
“嘻嘻,满意了!
谢晦面色一变,立即神采飞扬了起来,先前的低落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拿起诏书便往外走,一边兴冲冲地说:“我就知道陛下最好啦,多谢陛下!
刘裕:“……
很好,他就知道是演的。
该感谢这次谢宣明百忙之中,至少还敷衍道谢了一下吗。
他转念一想,这事情既然是穆之批准过的,想来不会太离谱。
半个时辰后,谢晦从丞相府拿走了一叠新的公文,并且告诉他:“陛下让我便宜行事。
刘穆之毫无疑虑,挥挥手:“那你去吧,注意安全。
谢晦:计划通!
……
谢晦将辛弃疾叫来,询问他:“以前赵宋官员平日都做什么,在哪里花钱最多?
辛弃疾想了想:“若说雅道,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若说俗道,有养鸟、斗蟋蟀、皮影百戏、杂剧小调、魔术表演、各类说书……
谢晦敏锐地捕捉到了重点:“什么样的书法?
辛弃疾闻弦知雅意:“以你曾外公王羲之的作品最受欢迎,前朝废帝赵构带起的这股风气,如今朝野民间,争相模仿王体,盖因他真迹极其稀少罕见,少数几件作品更是价比连城。
哦豁,谢晦一下子来了灵感:“我家倒是有好多曾外公的墨宝,可惜没带过来……
他沉吟道,忽然眸光一亮:“那我现场仿几个吧,再盖上曾外公的印章就好了!
辛弃疾:“……
这可真是哄堂大孝了。
他斟酌了一会,语气微弱地反驳道:“书法爱好者沉迷王体多年,人家也不傻,能够辨认出是不是真迹的吧。
谁料他这么一质疑,反而更让谢晦坚定了决心:“不用担心!我让曾外公现在写点字,拍照在评论区发过来,我对着临摹就好了,保证一模一样。
完成许愿期间,天幕的直播和评论区,都在这个位面进行了大面积屏蔽,只有他们北府人能看到。
其余无论是金人,还是原赵宋官员,都什么也看不见。
这就不可能出现穿帮。
他更是声称:“印章是真的,字也是真的,你就算当面问曾外公,他也只
会告诉你,这就是比真金还真的书圣真迹。
辛弃疾:“……
能不真吗!
谁让你是全家最宠的晚辈,要真去问王羲之,他不仅不会揭穿你,甚至还会夸你干得漂亮,悟性很高呢!
天幕之前,东晋永和位面。
王羲之看着小外孙的请求,饶是他久经大浪,也不由为之一怔,蓦然拂袖道:“安石,拿纸笔来。
一旁,谢安正在恬然安坐,静赏花枝,当然不乐意动。
“你自取罢,又不是不良于行。
王羲之扬眉,一字一句地说道:“宣明是你们家的优秀后人。
谢安笑得云淡风轻,毫无烟火气:“也是你的,你休想置身事外。
二人正在这边为了到底谁去取笔的事纠结,忽见评论区一闪,谢晦又道:
“祖爷爷,你也写几张或者几十张墨宝发过来吧。
“还有卫夫人的书法、郗璇曾外婆的书法、子敬爷爷、子猷爷爷的书法、道韫姑祖的手迹、长康先生的画、戴安道的人像画……都发过来,我都可以模仿的。
王羲之:“……
谢安:“……
现在好了,不用再纠结了,全家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王羲之颇觉好笑:“本以为五郎已经够疏狂任性、胆大妄为,想不到宣明更是一骑绝尘,叫旁人望尘莫及。
五郎就是他的第五子王徽之。
曾在雪夜访戴,兴尽而归,不曾见上一面,也曾邀请素不相识的桓伊停船为他吹笛,成就了千古名曲《梅花三弄》。
确是一个潇洒不羁、芳兰投簪的名士。
谢安睨了他一眼,微微含笑道:“我观宣明指点江山,胸中自有丘壑,可不是五郎所能比拟的。
“喂!
王羲之不满道,当着他面说他儿子,都不避一避的吗。
既然家中小朋友要搞事,当家长的自是要全力支持。
不多时,谢道韫等人就收到消息,一齐聚集在此处,开始铺纸磨墨,奋笔疾书。
辛弃疾一看如此架势,不由为各路官员捏了把汗。
这是要直接破产,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