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第三十二章(2 / 2)

加入书签

那本才刚被媛媛捧在手上的话本就被他随手抛在了一旁。

傅祯冲太皇太后说:“阿婆要解闷,有的是歌舞可看,或者让小六和咸宜过来陪着阿婆说话也行。”

太皇太后看他这架势又是冲着媛媛来的,眼角的笑意就褪了下去。

因着把徐莹调来弘德殿,过了这么久,他这一口气依旧没顺过来。

真当她老人家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不敢冲阿婆置气,却知道阿婆喜欢媛媛,每每遇见就要说上几句连贬带损的话。

这已经是傅楚楚在他跟前说了媛媛好话,更有王顺忍痛多谢皇后大恩,况且媛媛的确为了缓和这件事出了力,若非如此,指不定让他误会到何种地步。

他的确是在使性子,却也难免对媛媛的提议感到不喜,她既然能求情,为何不坚持让徐莹留在紫宸殿?摆明了就是不察圣意!存了私心!不够大度!

好歹他还能做面子工程,没有明言。

然而,他总是挑理,这期间说她衣裳颜色搭得不好,满头珠翠晃眼,做的巨胜奴油多透花糍?嗓子,击鞠时又说她绵软无力像刚煮出来的汤饼……

总之,她做什么,指定得到他的或多或少的否定。

时间一长,他就认为她什么都不好了。

媛媛起初还能解释,次数多了,她便又把早年在师父那练成的厚颜拿出来挡灾,不去多想,放宽心思,也就平安无事。她早知道他小气,与之争辩纯粹白费口舌,便就省了这份力气。

有时太皇太后听不下去,帮着媛媛解围,傅祯便针锋相对,并不肯退步,太皇太后竟也没与他多说什么,因她生怕他耿耿于怀之际会当着媛媛的面说了实情,再让他重提那句在气头上的话,“顾家娘子,于我而言,与一敝履无异”,真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老人家一准能被气死。

太皇太后本以为大婚之后这小两口能越来越好,谁成想尚不足一年,傅祯故意冷落媛媛,这就越发让她心疼媛媛,平日里待她就越发好。

这会她抬手一指那话本,正经道:“宫里的趣事是多,可宫外的趣事也不少,我倒是听着这本《叶净能话》挺好。民间有此故事,引人入胜,又能发人深思,值得一读。皇帝教化臣民,读圣贤之书自是应该,可杂文野记或也有一用。”

傅祯却说:“阿婆说得不错,可东西二市之中有坟典肆,那里头的书才值得读,这些就算了罢。”

太皇太后却忽然问:“皇帝常日里在宫中忙碌,居然知道外头的坟典肆?”

傅祯不禁慌乱了一下,搪塞了一句:“听柬之说的。”便就主动揭过这茬,冲媛媛道:“朕和阿婆要说政事。”

这意思就是在赶人。

媛媛意会,立刻站起身来,说:“正好妾要去看看淑妃,先告退了。”

这里只剩下祖孙两人,太皇太后面色很是不好:“你以朝务繁忙为由冷着她就算了,这么给她窝心的话做什么?

傅祯说得有理有据:“的确是朝务繁忙。今夏多雨,河道水位上涨,原本从含嘉仓运往京师的漕米需先从洛阳至陕州走陆路,如此所需人力畜力巨大,可水位上涨,再从陕州至关中运粮所经三门段会更凶险,舟船更易倾覆。再加上多雨会使百姓收成减产,势必又有饥荒,如此,还得要预备赈灾的粮食,更得避免京师米贵吃不起粮。这些虽有三省六部操心,可孙儿既坐明堂之上,不能不闻不问。这么多朝事萦绕心头,旁的事便就没了心思。”

大卫除了长安城是京师,还有一座东都,洛阳城。从前关中缺粮时,漕米不能及时运到,天子会移驾东都,甚至先帝曾笑称自己为“逐粮天子”。

长安人口巨大,而民以食为天,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傅祯不想去洛阳,何况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去骊山行宫避暑尚且耗费体力,若去洛阳,舟车劳顿只怕她老人家会病上一场。让他把祖母扔在长安,自己带着后宫和朝臣去洛阳就食,他才做不出来这种被世人戳脊梁骨的事。

因而,改进漕运,势在必然。

“皇帝为君,关心黎庶自是应该。可皇后是皇帝的妻子,是一国之母,也少不得要皇帝关心。况且女儿家最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