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十三章(2 / 2)
若记识的不够熟练,思考的时候过多,也会不够时间书写。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参考学子之间的差距显著拉开。
李念仁背着书箱,跟着王景禹走,忐忑问他:“景禹,你全部默完了吗?”
“还行。”王景禹保守的回应他:“你呢?”
墨是墨的差不多,只不过这样端坐写了一整天,王景禹的身体也十分疲累。手腕酸痛,肩颈骨略一活动,便咔咔作响。
“我也,我也差不多吧。”李念仁道:“只有几处记得不那么准,怕是有错漏。”
他比着王景禹还小一岁,这般消耗,也好不到哪去。说话间,不停的按捏右手手腕。
他们二人虽然年龄不大,但到底出身农家,日常是免不了亲手劳作的,且老村正要求严格,读作日久,功底扎实,写字的速度一直不差。
王景禹琢磨二人接下来还有一日的考试,从县城走回家小十里路此时再走起来,着实费力,少不得花些银钱雇车送二人回去。
李长发在衙外侯了整日,见二人行状,也想到了这里,拉着二人:“既已出了考场,就不必思量过多。咱们去街上寻个往东乡去的车驾!”
刚走了两步,不意想有人拦在了三人前路上。
仍然是郭氏在中,郭氏的侄子郭文星在旁,侧后排跟了一溜使女小厮。
郭氏丝毫没有阻挡了别人道路的自觉,看着从考场上走出来状态还不错的便宜外甥,组织好面部肌肉,给了个尽量和善亲切的表情。
这回没有管事仆从等先站出来震场,郭氏主动同王景禹说话:“大郎啊,考完了吧。累了吗,要不要到舅舅和舅母家坐坐?我和你舅舅准备了不少好吃的呢!”
李长发一直因为他们曾经对王家不闻不问颇有微词,兼这两年里,也没少因为读书的事,同他家起波澜,对郭氏自然毫无好感。
但这毕竟是王景禹的亲眷,究竟如何处对,他还是尊重王景禹自己的意见。
他冷淡的让到一旁,王景禹扶了扶书箱:“贵府高门大院,咱们这农家子弟岂敢叨扰。”
郭氏早知不会那么顺利,再接再厉:“这叫哪里话说的呢!咱们可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舅母知道你们要连续两日参考,真真是辛苦的很。双满村地偏路远,不如晚间就歇在舅母家里,吃好睡好,也省得你往返奔劳不是!”
说到这,她又扫了眼近身站在王景禹身边的另一个崽娃,挤出笑来:“还有你的这位小朋友和李老村正,舅母都一力给你安排了!”
饶是李长发年已至花甲,脾性最是和善,此时也受不住这般虚情假意,当即冷眉以对:“不劳郭夫人,咱们庄户人进你那大宅院,浑身上下都不踏实的很!”
郭氏本就只是想捎带着将他们一并请去,被个老农夫这么当面怼回来,自是极其不爽,只这一时不好发作。
她暂时咽了下气性,继续专攻王景禹一个:“大郎,你看,以前舅父舅母呢忙的脱不开身,咱们两家有点疏于来往了。但现在好了,你这么有出息,这县试考着怕不就跟玩儿似的,依舅妈看早晚能挣出个好功名出身来。正好,你看咱家里还有这么一个兄弟,大着你几岁,读书也是个极好的!你们搭着个伴儿,才好出息的快呀!”
言辞间,自是下意识认为,跟着李长发李念仁这种贱农出身的,没得好出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