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被困长平战场(2 / 2)
秦国和赵国因为上党十七城之事打了起来,一开始只是小规模会战,可随着两个在中原崛起的大国互不服输,这场战争的规模就越打越大。
秦国有奋击之士,轻锐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而赵国自胡服骑射之后,带甲之士,精锐步兵也有至少六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两个中原强国,面对上党的利益,决定掰一掰手腕。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攻韩,取上党。上党之地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
四月,王?再次攻赵。赵使廉颇为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小战得胜。
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经过了三个月的小规模会战,赵国主动出击倒是吃了不少亏,因此廉颇终于意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的害处,开始转为全力防守。
这一招确实有用,秦国进攻的补给线开始承受压力,后勤出现状况的几率与日俱增。
此时不知为何,赵国的朝堂上突然决定下放主将廉颇,改任命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主将,尽快与秦国决一死战。
而在得知赵国换将之后,秦王也打出手中的一张王牌??命白起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攻赵国。
一场持续了三年僵持的对峙战终于升级成了大规模兵团的遭遇战。
对于秦王的王牌,白起自出山之日起,最为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攻取了哪个坚固的城池,也不是他战胜了卓著不败的神将,而是一串串血红的数字。
白起一胜,必然血流成河浮尸千里,在六国之中,他人屠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
六国之人听闻是白起挂帅无不心颤胆寒,军中将士们都十分清楚,如果是败给别人,尚有些许活路,若是败给白起,那定是九死一生。
实际上哑奴所知晓的情报很浅薄,很多消息都是他道听途说得到的,而他这个最底层的士兵甚至到现在还搞不清楚现他为什么要去打仗。
不过有易承拥有后世人的记忆作为疏导,再凭借哑奴那些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就能大致推断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时间线。
‘这么快就到长平之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