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超前-年轻人为什么要种地(1 / 2)

加入书签

《世界就是一块巨大的五号田》全本免费阅读.cc

我们希望以此片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种地吧》这个节目,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观看。

??民以食为天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关于粮食的文化沉淀,从小就伴随我们成长,但关于粮食,我们知道多少?

你可能知道,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87亿吨,中国人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生产出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过去两年,玉米、大豆、小麦对外依存度为6.95%、86.28%和6.44%。

你可能不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粮食生产,新冠病毒发展演变上的不确定性,使粮食国际贸易生产链、市场供应链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压力加大。

每一粒米,每一颗粮都来之不易,我们希望每一位观众,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充分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了解手中饭从何而来,才能更珍惜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

??少年强

十位少年进村了,手里拖着行李箱和大包小包,刚下完雨,路很湿。

鹭卓:“走。”

所以,我们重新拾起种地这个话题,让年轻人以认真的姿态踏入农田,去了解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含义。

他们必须参与劳作全部过程,从一颗种子开始种植,直至见证发芽、生长、抽穗、灌浆,直至收获。

我们选择了这些十八至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们刚踏入社会,总有不知名的迷茫和未知,我们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也经常感受到躺平、内卷之类的词汇,对于未来,他们有憧憬,但也无知。

蒋敦豪:“在生活中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无趣的人,就平时特别喜欢宅在家里面,然后也不出去社交。”

陈少熙:“一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赵一博:“我好像从上学毕了业之后,我就从来没有认真地完成过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决定认真地干一件事,让年轻人种地,希望用这一百九十天的耕种,来告诉他们,认真干一件事情,就一定会有回报。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收获丰收,也许会收获友谊,也许会收获对人生重新的认识。

寒冷的天气,泥泞的土地,十位少年热血搬运化肥,大声吆喝,相互鼓励。在冰冷的黄泥水里通沟......结束后,手拉手,肩并肩欢呼庆贺。

他们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会失败。

??厉兵粟马

2022年9月2日北京

为了找到愿意认真干种地这个事情的年轻人,我们先后面试了两百多人,从两百多人中,我们选择了三十多人进行试拍,让他们在北京、杭州、(杭州)千岛湖三地,住在当地农户家里,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进行完全真实的秋收。

最后,我们选择了十位年轻人。

一头卷毛的王一珩在农户家收割水稻,稚嫩的脸庞,全是汗水。

王一珩:“就是自己的人生经历还不是那么丰富,然后我想通过这个种地,可以让我自己更加地静下心来。”

陈少熙带着手套,手拿钳子弯腰捡着地上的农作物,大刀砍着玉米杆,剥玉米。

陈少熙:“其实对土地一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特殊感情,能让我真正地再一次下地,去感受这一片土地,然后真正地体验到收获的感觉,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的求之不易的一件事情。”

卓沅一身黑色衣服,艰难挑起一担东西,用镰刀割草。

卓沅:“感觉农民挺伟大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真的能体会到那种不能浪费粮食的感觉。”

完成后,卓沅:“好了。”

何浩楠穿着无袖背心,也是一身黑,在菜地里、葡萄园忙碌。

何浩楠:“干了,那我就把它干好。丰收,也肯定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他学习剪葡萄枝。

何浩楠:“这样吗?”

葡萄园老板:“就这样,差不多。”

何浩楠:“从今以后我就是有种地学问的人。”

李耕耘灰色裤子黑色上衣,头顶橙色帽子,用力挥着锄头,从干硬的地里把番薯挖出来。

李耕耘:“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是相当不自信的。在田里,就很清楚自己每天要干什么,然后会非常的踏实,不用去想太多,就把这个事情做好做满意,我可以重拾自信。”

蒋敦豪穿着防晒衣,在菜地里挥着锄头,把收获的菜叶铲到车上。

蒋敦豪:“我自己在家脑海里就想,如果我自己去种地,然后看到一个光秃秃的地,从无到有,然后最后生花结果那种感觉,就是自己看着它那个长起来的状态,我觉得自己会很有成就感。”

鹭卓身穿白色T恤衫,白色防晒手袖,用力挑起一担葡萄。

鹭卓:“我很期待见证接下来要种的麦子的成长,因为我们把它种到地里面,也代表着我们的重新的生长。”

鹭卓挑着葡萄在路上走,膝盖被重力压得弯曲了,步伐有些虚。

鹭卓:“好重这个。”

赵小童一身简单的土黄色系的衣着,在水泥地上用工具扒拉正晾晒着的花生。

墙上写着:永远跟党走,两河文化广场。

赵小童:“我其实很爱参与这种,真正的就是把自己抛到一个环境当中,然后去从事一件事,我觉得我肯定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也比较倔,就是认定一个事,如果做不完的话我会一直做。”

赵一博穿一件棕色T恤,穿了白色防晒袖,在地里挖红薯。

村民:“皮已经坏了。”

赵一博:“这种就不行了?”

村民:“对。”

赵一博:“这种就得赶紧吃了是吧?”

村民:“对。”

(后采)赵一博:“我很想看到那个种子去长成苗,然后慢慢地长得越来越高,最后再结果。”

赵一博在地里挖红薯,向镜头展示挖到的红薯。

赵一博:“我特别想体验一下这个全程。”

李昊戴着一顶黑色帽子,脖子上挂着一条白色毛巾,在玉米地掰玉米。

李昊:“有一个品质是很需要每一个人学习的,就是坚持。”

十个少年怀抱沉甸甸的稻谷在田里走着,这时他们还非常白嫩青涩。

他们分别是:李耕耘、蒋敦豪、何浩楠、李昊、赵一博、鹭卓、王一珩、赵小童、陈少熙、卓沅。

2022年10月杭州

九位少年坐在一间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上课,记住这时的他们,白净、时尚、稚嫩,相互之间很生疏。

第一排坐着:王一珩、赵一博、蒋敦豪、何浩楠。

第二排坐着:赵小童、陈少熙、鹭卓、卓沅、李昊。

还有一个因疫情到不了现场的李耕耘在线上听课,老师的PPT上右下角能看到他的“嘉宾坐席”。

之后,他们首先进行了文化课的培训。

九位少年认真听课,偶尔做做笔记。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小麦种植专家、教授蔡仁祥:“我们中国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消费最多的一个国家。”

赵小童、陈少熙点头。

蔡老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最近几年可能是由于农业从业人口的老龄化,所以有点青黄不接。”

蒋敦豪、赵一博、何浩楠在做笔记。

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文钟:“现在我们的农业生产,是用了很多的高新的装备和技术,我想,对农业要有情怀,学完之后能够多实践,只有多实践的话,你才能体会农业的乐趣,也能够学到这个知识,也体会到生活当中的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当倍加珍惜。”

在教室里,大家一起学习医疗救护,蒋敦豪跪在地上对一个人体模型做心肺复苏。

在教室外,大家一起学习消防安全,陈少熙拿着红色灭火器对着火苗灭火,冒出了一股白烟。

炉灶内柴火燃烧,赵小童和何浩楠扇动扇子,使火烧得更旺。何浩楠被烟熏得皱起眉头。

鹭卓在跟师傅学锯木头、砌砖,砌砖时,何浩楠、李昊、卓沅蹲在一旁新奇看着,赵小童弯着腰,其他人也一起围观。

接着,培训了医疗救护、消防安全、厨艺、木工、瓦工等很多的生活技能课程。

何浩楠在开拖拉机、赵一博在开水稻收割机、赵小童在开玉米收割机。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考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化农具的驾驶执照。

2022年11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

要开始介绍这片土地了。

2022年11月19日,他们正式向着农田出发,他们将来到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

在这里,一年有两季的水稻种植,每年霜降后水稻开始收割。冬季通常可以种植冬小麦和油菜花,通常立冬后就可以播种冬小麦。

这块土地拥有八块农田、一条河道、三个鱼塘,还有废弃的两栋房子和一个仓库。

1号田14.1亩,2号田25.7亩,3号田29.6亩,4号田17.7亩,5号和6号田共42.4亩,7号田5.4亩,8号田7.9亩。

十位年轻人要住在这里,在未来半年的时间内,开启全新的种地生活。

几台收割机在水稻田里忙碌收割,稻田十分广阔。

赵一博:“走吧,干活吧。”

王一珩:“干活了,兄弟们。”

赵一博:“种地吧,种地吧。”

陈少熙:“这个真的很有效率。”

卓沅:“我们一起割过水稻,都是过命的交情了,朋友们。”

王一珩:“是的。”

鹭卓:“胜利在望。”

何浩楠:“马上了,家人们。”

蒋敦豪:“还有一点。”

水稻收割完毕,十位少年在田地上快乐奔跑,欢呼祝贺,围成一圈相互打气。

顺时针分别是:蒋敦豪、何浩楠、王一珩、赵小童、卓沅、陈少熙、李昊、李耕耘、鹭卓、赵一博。

他们把手叠在一起大喊:“努力种地!”

??相信土地的力量

出发前一天,赵一博家中拍摄画面:

他调整镜头,朋友问:“录啥呢?”

出发前一天,李昊家中拍摄画面:

他抱着一只狗,“‘爸爸’这一次是去一个很有意义,一个很大的一个挑战的一个地方,所以呢,等你再一次见到我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真正的猛男,到时候配你恶犬,一流。”

出发前一天,陈少熙家中拍摄画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