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此饭局主题(2 / 2)
说话如同唠家常。
组长:“还记得以前在学校,社团文化非常丰富,那时候总是一副永远不想睡觉的朝气!哈哈…”
她的曾经同学:“就数你最活跃,当时,我们还没到被安排工作的年纪,你就已经能接汉西对照的现代诗翻译稿子了!”
“有时代的契机嘛,那时候蓬勃生长的不仅有我们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还有整个社会??思想、文化激烈碰撞。”
组长向曾经的老师、同学们,回忆当时接单现代诗翻译稿子的来龙去脉,“就巧了!刚好是所学所用。要不说沪城机会多呢??我要是十五年前,在家中农村上大学,哪里会得到我们出版社的机会!哈哈。”
说到这,组长又站起身,先对江妈敬杯,“多谢孟主编的赏识!”
江妈微抿酒回她,“是你自己能力出众,性格也开朗,主动寻得机会!”
“后来啊。”组长对大家说,“接着单子,接着单子,多了,就从接单学生,变成了正式员工,哈哈!”
众人大笑。
组长又稍稍偏向,敬江爸,“入了咱出版社后,我也没想到能这么喜欢里面的工作氛围,一呆就呆成了老员工!敬江社长??谢谢社长!”
江爸笑着点头抿酒。
各老师眼神简单相互交接。
由年龄较轻的出声:“以前你说最怕无聊,不肯留校。是不是在出版社这些年很有意思?”
“哪儿啊?不能说不肯留校。”有带自己的老师在呢,组长,“我超爱我们的母校,也可怀念青葱校园时光了。但确实,相比一直面对课堂,我觉得,不如在外面有意思。”
向客人们简单说社里的氛围:“上午10:00上班,下午17:00下班,总比有时需要匆忙起床上早课好。虽然是私人出版社,但企业氛围、文化氛围都很舒服的,有时候还能借着工作,外出交流不同的人、事…”
一年纪最长的老师说话:“现在大学生也多了,各个都有文化,要是也能像你毕业的那个年代一样,好用文凭找个对口专业,就好了…”
组长会心一笑:“秦老师,学生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多亏了您和系中其他老师的悉心教导。学生我,也是得做点什么回报母校,哈哈…”
“老师,您不太能喝酒。”组长给秦教授递上其他饮品,“学生工作多年,虽然没能做到为母校捐大批设备、大额资金,但学生想尽点自己的心意,为专业介绍一些工作渠道。”
秦教授与组长同饮。
本就是先前沟通过,大家都知此饭局主题。
几番敬酒下来,这位中间人组长仍然目光炯炯,逻辑清晰,言行有度,不偏离主线。
“母校一向主张【学贯汉外】的理念,在众学子心中埋下了一颗梦的种子。”
“如果学生能在走出校园之际,不多兜转,便寻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大概离自己选择西语语言文学这一初衷,更近了一步。”
众客人点头。
组长手心向小江总,“我们小江总刚好有一个,需要翻译西语的杂志项目,即将开启。”
江麦接过话,主导,“但这个项目与往常不太相同。”
众客人很感兴趣。
不同在哪?
“既需要西语翻译汉语。”江麦,“也需要汉语翻译西语。”
如果仅是这点不同,那还算不上不同,这看起来蛮稀松平常的??就像小初高课堂上,老师听写,有时报汉语听,有时报英文听。
众客人有涵养,知不单这么简单,耐心继续听。
江麦继续:“要将富有浪漫艺术气息的,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