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今夜漫长(2 / 2)

加入书签

本采双目发涩,深深行礼,应承道:“是,主子放心,奴婢们定当竭尽全力,听从您的吩咐。”

九月半的京师秋意尚浅,街道两侧,茶楼酒馆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一派繁荣景象,无不彰显太后治下的明昭盛世。

“啪”地一声,折扇猛然展开,一位白面书生带着几分不屑地冷笑道:“繁华?哼,即便是前朝,咱们京师中的百姓,又几时真正尝过苦日子?这世道繁华,怎能简单归咎于一女人之手。”

身旁的青袍书生闻言,脸色骤变,急忙起身,手疾眼快地捂住了他的嘴。

他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后,才压低声音,语气凝重地劝诫道:“你可千万要慎言!如今太后正当盛年,手握朝政大权已久,京师之中,谁人不知太后之威?耳目遍布朝野!你我这等平民百姓,岂能轻易非议?”

“我不过是一介布衣,无官无职,随口说几句心里话罢了。太后怎会为了这等小事来拿捏我?再说,她难道就不怕民怨再次沸腾吗?”

白面书生挣开青袍书生的手,不以为然反驳道:“女子本该相夫教子,以夫家为重,以血脉传承为尊。这是自古以来便不可动摇的道理。

可四年间太后却邀请初语楼那些女子谈书论道,引得后院妻妾多有效仿。初语楼的花费不菲,她们可曾想过如此奢侈之举,是谁在后支撑,简直是败家!”

青袍书生叹息道:“非你夫人,非你钱财,你何须心痛?我倒觉得此举甚妙,若女子皆能自主,我日后成家便能免于琐碎,常伴风雅。”

“你倒是豁达。可近日的风言风语你可有耳闻?传言上天因女子涉足政事而震怒,遂降罚于世,学子与官员在戒备森严的牢内无故……”白面书生声音愈发低沉,“实则是杀鸡儆猴,以一场无凭凶案警示明昭王朝。”

“嘶,这话是真的?我竟从不曾知晓。”

“千真万确。那些被挑选的宗室子弟本就才华横溢,加之文华殿深造年余,早已堪当大任。可观那明远太后……”

“依你之见,这六人之中,谁最适合登基为帝?”

“依血脉而论,大长公主之子醇亲王最为正统。但若论能力,靖郡王与国公府世子倒有一争的可能。”

“不瞒你说,我也持有此见……”

白面书生正欲深谈,青袍男子却突然望向门外,连忙推其臂膀,低语道:"五城兵马司与禁卫军将至,还是先用膳为妙,免得生事。"

“咚!”

慈宁宫内,太后陡然将茶盏掷于案几之上,黑目中满是冷意,“散布谣言的幕后黑手,迄今仍未揪出吗?”

琉薇面色凝重,答道:“自事发之日起,五城兵马司与禁卫军中疑似有异心者皆已受审,并当众惩处。”

“他们可有供出朝中同谋?”

“至死不言。要么是确实一无所知,要么是忠诚至极。”

太后听罢讽刺一笑,轻蔑道:“这世间,纯粹的忠心何其稀少,大多不过是利益驱使下的逢场作戏罢了。”

此言一出,偏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皆低垂眼帘,全身紧绷,呼吸几乎静止。

太后闭目养神片刻,复又开口:“贤昭呢?不是派人去请了吗?”

“文华殿路途稍远,想来已在途中,不久将至。”

“好,待她到来,你吩咐御膳房备下丰盛晚膳。这孩子,怎地如此消瘦,与昔日的英姿大相径庭。”

琉薇心中明了,应道:“奴婢即刻大张旗鼓安排。”

不过短短半月光景,京师之内流言四起,愈演愈烈。

恰在此时,太祖皇帝故里惊现一奇异景象??一块染血之石破土而出,石上镌刻着模糊不清的“劝进为君”四字。

尽管字迹斑驳,却仍被有心之人辨认出来,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京师,震动朝野。

连日来,早朝之上喧嚣不已,除却几位权倾朝野的重臣与外戚保持缄默外,其余臣子皆纷纷上书太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