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八十五章(2 / 2)
项桓站起来,走到殿中央,沉痛道:“都过去十七年了,朕想应该还卫忠海一个公道了。当年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都不能抹杀卫忠海的功劳的。为了给后世一个交代,孤决定赦免他的罪行。”
话音一落,百官皆大惊失色,他们都不敢置信,项桓竟敢违背父皇项靖的旨意去赦免一个“逆犯”。
黄魏和董素更是震惊万分,他们不明白新君为卫忠海翻案的用意。两人对视一眼,神情玩味,其中还夹杂着些许不安。
项恒并非贤君明主,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么多年,项桓作为太子监国辅政,他深知朝廷上有一些大臣对他父皇当年斩杀卫忠海颇有微词,只是众人敢怒不敢言罢了。而他揣想,若是给卫忠海特赦,就可以收服一部分人的心。
并且在项桓看来,不管当年卫忠海是否真有谋反之心,既然卫家满门已被抄斩,便不会再对自己的皇权构成任何威胁了,他何不顺水推舟做个“好人”,也给自己赢个好名声。在治国施政上,项桓与项靖可谓是半斤八两,可论耍小聪明,项桓却比他的父皇略胜一筹。
项桓突然提起卫忠海,勾起少数朝臣的久远回忆。当年与卫忠海同朝为官的大臣或死去、或罢黜、或致仕,所以朝廷上还记得卫忠海的人不多了。
……
往事如烟,当初卫忠海祖上世代忠良,满门忠烈。可惜的是,卫忠海这样一个传奇名将,却在当年的冤案后成为朝中的禁忌。
卫忠海曾是一介文臣,官拜尚书令,然而时势造英雄,令他弃文从武。当时那海的大军压境,剑指定州。
说起定州城,还要从平朔九州说起。平朔九州不是一座城池,而是指位于长城一带的区域,它东西绵延上千里,有险峰激流,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防御堡垒。可自前朝开始,皇帝史唐将平朔九州割让给了蒙古,从此中原王朝便落得无险可守的境地。没有了平朔九州这一战略要地,蒙古军在长城内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丰国建国后,定都在北都城,距其400余里的定州便成了京城北都的屏障。所以定州的战略地位很重要,也可以这样说守住了定州,就等于守住了北都。
既然定州如此重要,那么怎么都不能失守,更不能拱手送给蒙古人。可好巧不巧的是,这时候定州的老将孙文龙突然病逝,定州亟需一个老成持重的将军去镇守。而当时的丰国武将匮乏,朝中实无合适的人选去守定州城,一时间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文臣只管纸上谈兵,武将只是谨慎怯战。
项靖在六神无主之下,最终选了卫忠海去守定州。并非是他相信卫忠海有将才之能,只是在项靖眼中,卫忠海至少做事尽心尽力,也肯担当重任,总算是个人选。项靖虽然昏庸,可是江山要丢的大事,他却怎么都不敢马虎。
圣旨下达后,卫忠海甚至没有跟妻子多作告别,就匆匆踏上了定州的路。离开北都的时候,卫忠海身上什么都没有带,只有一本孙子兵法揣在怀里。
从那时起,卫忠海放下治世典籍,拿起兵法韬略,开始以一己之力保卫丰国,为风雨飘摇的丰国续命。也可以这样说,当时丰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