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国产斯贝,有救了!(1 / 2)
在系统的帮助之下,整个数值模拟过程进行的比常浩南预料中还要更加顺利。
离散元仿真软件的设计耗费了大概一周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系统buff之下做出来的这个软件相当高效,很快就针对几种典型工件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加工效率和抛光效果找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磨料选择平均粒径为400目的碳化硅颗粒,流体则选用航空煤油为基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悬浮剂、乳化剂和抗氧化剂配制而成。
这个配方的通用性很强,大部分的深孔和变口径管类工件都可以使用。
常浩南甚至还用了额外一天的时间顺手完成了plc程序的设计。
这个程序也是磨粒流加工系统的重中之重。
因为软性磨料并不像砂轮那样“听话”,很容易出现加工过度的问题,也就是重融层已经被去除之后,又继续对气膜孔内壁的基体材料进行磨削,最终导致工件报废。
而一个好的plc程序,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另外一边,韩有德这个人虽然看上去倨傲了一点,但真才实学确实是有的,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磨粒流设备的总体设计,当常浩南这边把磨料和plc程序搞定的时候,盛京第一机床厂的设备也在老师傅三班倒的连夜赶工中下线了。
钟世宏这几天乐得脸上几乎笑开了花——
由于他提交上去的申请已经获得通过,精工计划也就正式有了“编制”。
并且上级部门考虑到这个计划未来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直接给拔高到了由科工委牵头的国家级项目。
就连身上没有编制的常浩南,都被丁高恒钦点了一个“技术总顾问”的帽子。
而作为整个计划的当头炮,这台磨粒流加工设备自然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
磨削工艺看上去似乎不太起眼,但其实是精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所以几乎所有参与精工计划的单位都派出了技术人员,想要亲眼见识一下410厂整出来的新花样。
随后的一天中,清单上面的原料陆续被采购并运到了410厂,经过乳化、搅拌、调和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形成铅灰色的膏状半固体,随后被灌入了早已准备好的磨料缸之中。
操作工人开始进行设备开机之前的最后一次技术检查。
由于围观群众实在太多,又要和生产设备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安全距离,因此不少人都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
“那一坨黑乎乎的东西,就是他们搞出来的核心技术?”
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工程师有些将信将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