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普适性积冰生长模型(2 / 2)
听到这里,祝兰的眼神猛地亮了起来:
尽管常浩南还并没有开始介绍什么新知识,但是他能够把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前沿理论框架的dpd给讲明白,并且直接点出了其最大的问题所在,显然是真的研究过这个问题,而不是那种只学过1+1=2就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或者只凭头脑风暴就要大干快上的新手工程师。
如果说刚刚他们夫妻俩还是抱着些许居高临下的眼光,想看看如此年轻的一个工程师能说多少有价值的东西的话。
那么现在,至少已经把常浩南当做是一个可以进行平等学术交流的同行了。
旁边的林国范也是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
“所以你刚刚说的新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侧重应用向研究的林国范来说,这件事情的意义甚至还要更大一些。
因为dpd的模拟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几乎只能被用于气态系统和流体均匀充满整个受限密闭空间的满管系统。
而现实环境中,符合这两种要求的情况属实不多,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在开放空间之内,并且带有自由液气界面。
“当然。”常浩南用笔在面前的纸上轻轻点了点:
“我在研究文献时发现,通过组合三次样条曲线,对dpd中的权函数进行改进,可以得到一种能够根据距离不同自由转换吸引和排斥作用的保守力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模型中的粒子能以一定的密度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类似凝聚态液滴形式的粒子团……”
“在保守力的状态方程中添加流体密度的高次项之后,就得到了mdpd的状态方程。”
常浩南说着在纸上写下了计算流程的最后一步,也就是保守力方程的改造结果:
p=kt+a^2+2br^4^2(-c)
在完成了最后一个符号之后,他露出了一个满足的笑容,然后轻轻把笔放在一边。
“而基于它的控制方程,是可以对真实液滴进行数值模拟的。”
……
两位金城大学教授毕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尽管在最初面对一个未知概念时有些茫然,但还是很快抓住了其中的要点。
“只要能够计算出水滴运动轨迹和撞击特性,要得到在固体表面发生相变的过程就比较容易了。”在听懂了常浩南的解释之后,祝兰刚刚一直紧皱着的眉头也逐渐舒展了开来:
“另外,我想后面还需要确定时间迭代以及边界条件设置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