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 章(捉虫)(2 / 2)
虽然他们这是个清水衙门,但名声可是响亮的很。要是因为这事抹上了污点,贺平也好不到哪去,肯定会被追责的。
大家听完之后都默不作声了,不管别人怎么样,这事儿都跟宋声扯不上关系。
其实私心里来说,宋声觉得景帝
颁布的这个律法还是利大于弊的。
可能真的会有一些老百姓放弃种田,转而投身商贾。可有些人说的也对,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你拿个东西出去卖,就能卖得出去吗?也是要有头脑,有策略的。
况且按照景朝现在这个国情来看,这个法子目前来看应当还是利于国情的。
此时的御书房。
景帝紧抿着唇,脸色面无表情,旁边跟着的太监大总管刘德福刘公公在旁边伺候都小心翼翼的。
旁人不知道,可他却了解这位他自小服侍的皇帝,他虽然脸上没表情,但他一眼就能看出来,皇帝的心情很差劲。
自从律法颁布之后,朝堂上的大臣见劝谏也没用,就改写折子呈了上来。
尤其是里面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臣,都是出身士家大族,相当反对新的律法。
一连三日都在往上递折子,景帝的心情差到了极点,脸色逐渐难看起来。
刘德福在旁边伺候着都不敢吭声,帝王喜怒无常,都说伴君如伴虎,即便他陪了这位圣上几十年了,但在说话做事上依旧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句话不对触动了天颜。
虽然大臣们无法阻止皇帝一意孤行颁发新的律法,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此放弃了。阻止这件事的方法还有很多,悄悄在背后使绊子,让这些措施不好进行下去,也是他们的手段。
景帝今天收到的折子里头,不光有那些老臣劝他收回成命的,还有一些对他忠心的臣子对律法实施之后现状的反馈。
都是在律法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然光凭这几个老家伙上几道折子,他也不会如此生气。
刚才干儿子端过来的茶已经凉了,刘德福在旁边恭敬的说道:“陛下,茶凉了,老奴再去给您换一壶。”
景帝抬起手,揉了揉双鬓,又开始风头痛了。
他抬了抬手,说道:“不用了。”
他压根就没心情喝茶,桌子上堆了这么多折子,他看着就来气。
景帝已经算是勤政了,每天呈上来的折子再多,他基本上都会当天批完,即便是熬夜,也不会拖到第二天。
古代帝王大多都活不长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累的了。整个国家都需要他管理,那么多折子批都批不完,身体极容易累垮。这两年景帝明显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了。
景帝很是头疼,那些个老家伙就会给他使绊子,丝毫不让人省心。
“刘德福,朕感觉身子愈发不如从前了啊!”景帝感叹道。
刘德福诚惶诚恐地上前赶紧说道:“陛下就会说笑,您龙体康健,定会万寿无疆的。若是感觉有什么不适,院正就在太医院候着,把他招来给陛下瞧瞧?”
景帝摇摇头,“不用了,来来回回都是那些话,劝朕好好休息。朕也想好好休息啊,可你看看,这一个两个的,都不让朕省心!”
刘德福本来想说陛下如果实在烦心,可以与国师大人聊一聊,可转眼一想,国师大人压根不在朝中,也没
办法替皇上排忧解难。
自从高丽的战事平息之后,一真大师就又云游去了,也不知去往何地。他的行踪一向成谜,就连陛下都不清楚,但刘德福敢说,整个大景,国师应该算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了。
于是他话到嘴边拐了个弯儿,说道:“要是国师大人在就好了,肯定能替陛下排忧解难的。”
景帝也叹了一声,“朕也想国师能一直待在京城,可国师不愿意,说什么凡事自有定数,不能强求。”
把他留在这里当国师当初还是他说了好久,对方才同意的。本来作为一国之君,他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命令一真让他待在京城里乖乖的做国师,可景帝知道那不可以。
因为他亲眼见识过一真的神通广大,天子承受天命,对这方面多少有一些忌惮。好在后面国师帮了他不少忙,也就随他去了。
等等,虽然国师不在京城,但国师之前一直想要收做关门弟子的人在京城啊。
虽然对方不同意修道入道门传承国师的衣钵,可四舍五入,也算是国师的弟子了吧。
景帝这么一想,干脆利落的道:“刘德福,朕记得。国师看中的那个弟子宋声,还在翰林院吧?去,宣他进宫,朕要见他。”
刘德福得了话,心中欣喜,赶紧说道:“老奴这就去。”
皇帝心情不好,他们这些跟在旁边伺候的人也战战兢兢的。刘德福对宋声印象还不错,这会儿也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他能够替皇帝解决问题,让他们底下这些伺候的人能好过一点。!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