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0章 勿谓言之不预(1 / 2)

加入书签

第310章 勿谓言之不预

五月初四,晴朗艳阳。

一大早,蓝翔学堂、蔡州官学、管氏族学等十余所公学私塾中的三百余学子,在蔡州衙前街十字路口集合。

作为此次游行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陈英朗和其他几位士子领袖最后确认了一遍游行路线和注意事项,转头却看见一帮中学部的学弟学妹混进了游行队伍。

他们年纪小,为避免出现意外,陈英俊故意黑着脸上前驱赶道:“你们来凑什么热闹,快回去.”

领头的吴宴祖、彭于言一缩脖子,不敢还嘴。

可一旁的女娃娃们却吵嚷起来,“英朗哥哥,怎能说我们是凑热呀!我们是学堂的一份子,自然也要出分力!”

第一个开口的是赵令人的胞妹虎头,紧接,吴指挥使之女吴君如也道:“令人都说女子能顶半边天!陈学长可是看不起天下女子么!”

“就是就是!学长凭甚看不起女子!”

一帮十多岁的女娃叽叽喳喳声讨陈英朗。

不过,吴维光深知不可将此事闹大,已提前收走了亲军军士的刀兵,以防闹出人命。

紧邻陈州的亳州、许州,以及淮北的唐、蔡、颍、寿、宿等等州府,官学罢课,私塾停业,一位位或心怀热血、或跟风凑数的士子呼朋唤友,从四面八方涌向小小项城.

路途中,营业网点遍布淮北的四通客运一旦遇见前去声援项城的士子,便免去车马票,并提供餐食。

一桩简单小事,却让士子们愈加笃信所作之事的正义性.你看,就连逐利商贾听说吾等事迹,也要支持一二!

我辈匡扶正义,众望所归!

一场借‘大义、热血’为名的狂欢悄然而至。

前有周国三甲子善待读书种子,政治惯性让齐国不得不继续优渥士子。

早在五月初八,项城事件事发第三日,陈英朗、朱春、管云潮等数百人便在蔡州五日谈上联名刊文《告淮北同窗书》。

一听这个,几人嘿嘿一笑,男孩拱手致谢,女孩屈身行礼.倒都是些懂礼的孩子。

吴维光自有一套冠冕说辞,可偌大蔡州,却没有一个容他发声的平台。

吴维光看报后,气恼不已.昨日那情况,他若敢走出驿馆接见士子,怕是要当场被那帮热血上头的年轻人拆零散喽!

这一声喊,像是点燃了导火索,早已群情激奋的士子,像溃堤洪水一般乌泱泱朝驿馆涌去。

两个月前,新任蔡州同知莫邵宏在项城境内殒命。

另一派则认为应当坚持到底,待项城士子沉冤昭雪之后才能散去,不然,此番劳师动众,必被天下人嗤笑。

正是在这般情形下,蔡州士子为民抗争的消息传到了项城县

中小地主、商户之家,都不乏读书人,眼见隔壁闹的气势非凡,当即也组织了起来。

形势发展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至于某些身处高位之人敏锐察觉到此事不像突发事件,更像是某个藏在暗处的力量早已设计好、并推波助澜

与此同时,作为事的始作俑者蔡州士子,同样没有闲着。

五月初六日,项城士子为国请命,与鲁王亲军发生冲突,被当场打死九人,伤者数十。

官方态度,对民间影响还是很大的。

何止一个贴心啊

到了初十日,项城县境内学子已聚集两千余人。

齐代周后,亦是如此。

士子们不由紧张起来,并迅速分化为两派,一派认为应当适可而止,以免造成损伤。

而亲军们出差已两月,眼睁睁看着这帮大人挣钱挣到手软,却没自己一文,同样满腔怨气

双方各有各的恨,动起手后迅速打出了真火气。

士大夫心中自然有确切答案不管龙椅上坐的是谁,但‘天下’却永远是读书人的!

只不过,陈景彦巧妙的将矛盾暂时引向了动手的亲军.亲军是鲁王的,此事你脱不了干系。

“半堂朱紫,罔顾国家大义,庸官恶吏,不闻生民疾苦!一心谄媚于异族,争做吮痈舐痔之辈!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我等蔡州士子在此疾呼,请陛下诛杀国贼,还我大齐朗朗乾坤!”

如今的五日谈,发行覆盖已达七八座府城。

此文一出,如同一篇讨贼檄文,各府士子无不望风而动。

可他再快,也没有身处当地的蔡州五日谈快。

五月初六,项城方圆三十里内的士人学子集合起来,复刻蔡州士子所为,就连横幅打的都是一样的‘废除寻访,严惩国贼’.

当日巳时,一百多人围住了三衙京官驻地。

天地君亲师的威严,可不是白说的.便是许多人对得国不正的刘豫谈不上尊崇,也不敢直接指责君父。

见士子到来,百姓们纷纷主动让开道路。

虽说没几个人见过小满出手,但传言,寻常三四名大汉也在她手中讨不到便宜。

有了他们三人的示范效果,各地名士、大儒或情愿、或被迫的加入了声讨大军

就连隔壁周国的报纸,也跟着凑起了热闹,大肆攻讦齐国朝堂,以此拉拢北地士大夫人心、乱齐国军民之心

这些人发个牢骚,批评朝廷几句,实属平常.

两刻钟后,队伍行进至此行目的地,驿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