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6(2 / 2)

加入书签

脚步急,却不重,谢景行心中一动,睁开眼看过去。

果然,是屿哥儿。

屿哥儿也看见了他,嘴角忍不住地向上翘,“谢哥哥。”

谢景行让他坐在了身边的椅子上,“这么高兴?”眼睛都亮闪闪的。

“能和谢哥哥一起读书,当然高兴了。”屿哥儿穿着一双白毛包边的短靴,他本端正坐着,这时脚却悄悄来回踢了两下。

谢景行没放过他这动作,眉眼上也染上笑意,有屿哥儿陪着,兴许读书生涯不会太枯燥。

一刻钟后,祝世维带着谢景行和屿哥儿到了书房。

谢景行刚跨进门里,书房里挂着的一副书法就撞进他眼里,上面的字体龙飞凤舞,看着很是潇洒,可吸引他注意力的不是书法有多好,而是上面写的内容。

赫然是当初他默的李白的那首诗!

瞧着谢景行直勾勾地盯着那边,屿哥儿也看过去,“那是祝爷爷去年专门去信找人写的,上面是谢哥哥送给我的那首诗。”

拉着谢景行的手,屿哥儿两人走到书法跟前。

祝世维笑得得意,“好诗得有好字来配,你写给屿哥儿的那副字我是不能想了,只能找了擅书的老友,舍了我一坛子上好的梨花白,才总算是得了这一副勉强配得上这首诗的墨宝。”

他没说的是,大炎朝读书人都爱诗,他那老友也不例外,不止给他送回来了这一副墨宝,为了感谢祝世维让他读到了这首好诗,还倒送给祝世维一壶他珍藏许久的雾里花和几块好墨。

喜地祝世维当晚一边欣赏诗和字,一边把整壶雾里花全喝了,醉倒到第二日晚间才醒转过来。

谢景行又一次体会到了大炎朝读书人对好诗的狂热追捧,可他之前曾告诉祝世维,他只记下了这一首诗。

现在成了祝世维的弟子,他当然愿意再给他默几首诗,可他该怎么推翻自己说过的话?

祝世维眼睛痴迷地看着诗,谢景行移开眼,天长日久的,总能找到机会,现在还是先读书吧。

三人坐定,祝世维端坐于上方,下面一左一右摆着两套桌椅,谢景行和屿哥儿分别坐在凳子上,两人间约有一臂的距离。

祝世维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对着下面两张脸先是露了个笑容,之后才严肃了神色,“景行,你既然决定要踏上科举之路,我便先给你说说科举流程,你心里得有个底。”

科举六试,前三试是县试、府试、院试,合为“童试”,过了童试后就是秀才,成了秀才才算真正踏上了科举路,不然就永远只是个读书人,或是老童生。

有了秀才功名后,就具备了开设学堂,招收学生的资格,除此以外,秀才还有许多好处。

相较于普通老百姓,秀才可以将屋门加高,表明地位,可以见官不跪,甚至免除部分赋税和徭役,犯罪后,县官也不能直接惩罚,先得报于上级,免了秀才功名,才能施加刑罚。

秀才虽已经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可却不能做官。

只有通过“乡试”,获得举人功名,才算是有了踏入官场的敲门砖,如若考不下去,可以在县衙里招收杂官时,上门应试,虽然机会少,竞争也大,可录取后便也算是有了官身。

这样得来的官身是末流中的末流,终其一生也只能当个芝麻官。

要想轻松些进入仕途,唯有继续科考,通过“会试”和“殿试”,成为进士。

看谢景行听得认真,祝世维继续说:“‘县试’、‘府试’每年一次,分别在二月和四月举行,‘院试’三年两试,每一次考试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于成千上万读书人中脱颖而出,才能继续下一次的考试。如此,你可明白了科举之艰难?”

谢景行点头,没显退缩,他也是曾在万千人中成了高考状元的人,根本不会被祝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