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2章 (2 / 2)

加入书签

??而下达这个冷酷的屠杀命令的人,正是那位有“杀神”之称的大秦名将武安君白起。

??从白起的角度来看,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当然也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

??首先,是关于补给的问题。秦国此番远征长平,几乎是倾尽了举国之力,无论兵员还是粮草,都早已经压得秦昭襄王和整个国家喘不过气来。现在凭空多了二十几万降卒,他们同样也需要张嘴吃饭,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势必会对秦军原本就非常紧张的粮食补给,造成翻倍的压力增长。

??最可气的是,也不晓得赵国人究竟是怎么想的,面对如此激烈的旷世大战,赵军大粮山辎重营地里的战略储备粮却只有区区几万石而已。以这样的规模,大军用不了几天就会吃个精光,到那个时候,总不能用千里迢迢的秦国粮,来养活屁用没有的赵国兵吧。

??第二个问题,则是跟天下大争的局势有关。

??白起身为秦国上将军,常年在外领兵作战,几乎打遍了山东各国。这其中,尤以赵军战力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赵国人久居北地,环境多为苦寒之所,因此他们性格耿直刚烈,吃苦耐劳,这一点与地处西部的老秦人非常相像。而自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军在武器装备和战法思想上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转眼便跻身军事强国之列。

??放眼天下,能跟秦国锐士一较高低的,恐怕也就只有赵国铁骑了。

??此次的长平大战,若不是秦国君臣上下齐心、军事外交双管齐下,最后又充分利用了山川地利的优势,五十万秦军对阵四十五万赵军,一刀一枪硬拼的话,胜负结局恐怕还真的很难说。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战无不胜的名将白起,已然对赵国、对赵军,产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戒惧心理。

??无论如何,不能放这些人回去!

??赵国目前还有数万北疆精锐,他们常年抗击匈奴,战力远胜长平这边的赵军,其统兵将领李牧虽然还很年轻,但也已然隐隐有了一代名将的格局,如果这二十万降卒平安返回,拿起武器便又是一支强军,到时候与李牧的北疆军团会师在一起,秦国恐怕再难有今天这种胜算。

??那样一来,长平之战就等于是白打了。

??出于对长远战略的考虑,武安君下定决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彻底解决赵国的问题。至少,也要把这个强大的对手削弱至苟延残喘的境地,让他无法再翻身,好为大秦日后的宏图伟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