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章(1 / 2)

加入书签

连续在家里写了三天的小说,顾清越写出了大概三千字,反正纸张能有一摞了,手酸疼,只能揉着缓解缓解。

这天他吃过饭后正准备伸伸腰,锻炼锻炼身体。

晚哥儿就神秘兮兮的过来说:“哥,你都写了几天的字了,累不累,要不要去放松放松?”

顾清越直接误会了,他黑着脸警告说:“你从哪学来的这话,我有什么可放松的,不去不去。”

他以为是去消遣。

晚哥儿看他这么凶,被吓了一跳,也不巴拉他手臂了,撅着嘴巴,委屈道:“哥,我就是想跟你一块去赶集,今天十五,正好有集。”

晚哥儿本来还觉得顾清越大病一场醒来后,变了不少。

从前家里的油瓶倒了都不会扶。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就是来形容他哥的!

现在对家人很关心,会跟他聊天,和他一起做饭,他觉得顾清越是个好哥哥!

现在,哼,顾清晚扭头就准备走了,眼里还冒着火星。

顾清越一听是赶集,心想坏了,是他这个心理年龄二十五的成年人想歪了,才十四岁长在村里的单纯小哥儿哪里会说出那样的话!

他思想龌龊,顾清越赶紧道歉:“晚哥儿,是哥不对,哥给你道歉,您大人有大量,原谅我吧。”

晚哥儿停下脚步,小哥儿很质朴,听到他哥道歉,就心软了。

顾清越赶紧追过去,站在晚哥儿面前笑着说:“不是说要去集市?走,哥陪你去,一会儿人就多了。”

晚哥儿被转移注意力,眼睛灵动的转一圈,想着还是赶集重要,这次就不跟顾清越计较了。

他掰着指头数着要买的东西,还仰着头看顾清越,凶巴巴的说:“哥,还不赶紧收拾东西。”

这个集市是每逢五就有的大集,开集时间是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

地点安排合理,在几个村落的交界,也就是中间地带。

有手艺的村里人会拿出自己积攒的东西卖掉。

如编竹筐的,会拿出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可以背在肩头的竹筐,盛馒头的小筐,甚至有竹编的小板凳,各式各样,说不上精致,但是很实用。

还有会做豆腐的,各种豆腐制品,嫩豆腐,老豆腐,腐竹,还有豆浆,花样百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小。

会织布的手艺人最受欢迎,只要一摆摊就会被人围住,自家染的粗布,虽然颜色不怎么样,但是胜在便宜啊。

织布产量低,十天半个月才能织出来一匹,还得家里有织布机,寻常人家都不会这手艺,要是哪一家的女儿或小哥儿会织布,那可就是十里八村的香饽饽。

到了适婚年龄,媒婆都能踏破门槛。

这种乡集,不同于镇上的集市,镇上集市每天都开,想要摆摊还得交上个几文钱的摊位费。

卖农货山货的居多,质量参差不齐。

说是准备,顾清越也没什么可准备的,拿上荷包,整理一下衣着,就跟着门口等他的晚哥儿出发了。

晚哥儿挎着一个小竹篮,里面空空的,一会儿可以用来装买到的东西。

他笑嘻嘻的说:“走吧,哥。”

小哥儿气势不错,把顾清越当跟班的。

顾清越无奈笑了,大高个子畏畏缩缩的跟在顾清晚后面,充当保护者的角色。

走了两刻钟的时间,路上还遇到了不少的村里的婶子,阿嬷,爷叔。

晚哥儿挺活泼的,遇见了熟人就嘴甜的过去打招呼,“刘阿嬷,您也赶集啊?今个儿想买点啥?”

刘阿嬷看到晚哥儿,笑着回道:“买点干豆腐,再扯几尺布给家里娃娃做衣裳,这娃娃长得快,一年总得做一回衣服。”

刘阿嬷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成婚,小孩子都几岁大了,还是个男孩,刘阿嬷比较偏疼这小孙子,所以才舍得拿出来钱给小孩子做新衣服。

这会儿瞧着晚哥儿机灵俏皮的模样,心里不禁想着,自家二儿子十六岁,也该成婚了,晚哥儿的哥哥是秀才郎,有大学问的人,要是自家儿子娶了他,岂不是能改善后代,将来也生出了好学的人,考上秀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