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民情(1 / 2)

加入书签

庆熙帝或许万万没有想到,他自以为神鬼莫测的人事调动,除了武建宁和窦廷熹在他允许的条件下看透之外,还有一人,经过数日的反复推理,基本猜中他八分的圣意。

而且是仅仅凭借一些蛛丝马迹。

这个人就是陶善文。

他借着水土不服,抱病在身为由,暂缓去四川的行程,窝在馆驿里,反复推敲自己与程宝生的所有言行往来。

斗倒自己不会让江北大乱。

扶持蔡慈不会让江北大乱。

将窦廷熹拉回江北也不会让江北大乱。

那么,程宝生达到这三个目的一定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的!

而这个更大的目的,才能真正让江北大乱!

一开始,陶善文也是一头雾水。

直到他突然发现了程宝生整理的江北丝绸收支的案卷。

他猛地想起三年前,江北的丝绸突然没有原因地亏空了一半!

当时他就推测这些丝绸一定是通过非法渠道外流了。

他又想起程宝生说要利用自己的话来,更加断定,那个能让江北大乱的火药,就是三年前这些离奇亏空的丝绸……

外流到哪里去了?

这样机密的事,程宝生竟然知道,只有一个原因,那些丝绸都流到南齐去了。

沈方云在江南叛乱后,吞并数省,建立大齐,自称齐王。只是周廷根本不承认这个政权,一直用叛军,贼军来称呼他们。

是谁外流的?

是蔡慈,窦廷熹?

还是那个武建宁?

还是……背后另有其人……

陶善文不敢继续想了。

但他甚至一点,既然这件事程宝生知道,就相当于一枚炸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炸的江北地动山摇。

一定要抓住程宝生。

唐熙到现在还没有消息,蔡慈显然只想把自己从误用叛国贼的罪名的摘出来。

他只能把希望寄托给一个人了。

窦廷熹。

他要将程宝生和蔡慈的事全告诉窦廷熹。

不仅是希望窦廷熹行使总督职权,全省追捕程宝生。

更是可以用来制衡蔡慈,从而对萧牧有利。

这也是他算是留给窦廷熹制衡蔡慈,萧牧在江北立足的一条后路吧。

……

陶善文在麒麟城左等右等,蔡慈派人左催右催,他就是赖着不走。

终于,让他等到窦廷熹了。

窦廷熹上任,照例要先到各府县视察一番。

才几个月,他原本留下的老枪老炮,只怕早就被蔡慈拆成空膛了。

陶善文买通了窦廷熹身边人,打听到了他要先到寿城,紧赶慢赶,提前一日到寿城等着窦廷熹。

……

深夜,窦廷熹疲惫地回到寓馆。

他今日见了寿城的全部官员,聚在一起开了整整一日的会,了解了一下寿城的情况。

中间还出了一点差错。

会议开到一半,一向喜欢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的窦部堂正在演讲,突然寿城府衙的官兵闯进大堂,说有几百个百姓敲鼓喊冤,大闹衙门,一定要让知府老爷给他们做主。

窦廷熹亲自了解了情况。

原来这些百姓都是寿城的农民,都是靠着几亩薄田度日。

寿城有一家姓李的大家族,在寿城很有势力,明目张胆强抢百姓的土地,然而官府不仅不管,甚至还帮腔,欺压被抢去土地的百姓。

这些聚在一起的百姓,都是被李氏抢走土地的,有的甚至被李氏害得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情况,在寿城已经存在了四五年。

窦廷熹明白,官府收了这群地主的好处了!

他亲自升堂,将寿城知府等一干官员论罪处置,归还百姓土地,将李氏族中强抢土地的族人全部论罪处斩。

百姓直呼窦廷熹为青天大老爷。

然而窦廷熹却高兴不起来。

……

学生孙亲给窦廷熹奉上一杯热茶,笑道:“老师今日为民做主,百姓们可都感恩戴德呢,学生心里为部堂大人高兴。”

窦廷熹却高兴不起来,忧心忡忡。

自从到了江北,他似乎瞬间就苍老了十多岁。

“何喜之有啊……一个小小寿城,吏治就败坏成这个样子,可见整个江北,已经烂成什么样儿了……”

孙亲:“官员们所勾结的地主,并非是那些土财主,大多都是与皇亲国戚,世家贵族沾亲带故的,官员们想往上爬,自然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同样,这些地主想要一直有特权,还需要这些官员来维护。但无论怎样,百姓都只是他们利益交换的牺牲品。”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窦廷熹长叹一声,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孟子说,民为重,君为轻。看来,真正让民为重,只能寄托给千百年后的后人了……妙庆啊,你知道最令老夫心寒的,是什么吗?”

“是武中堂也不与您一条心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