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1 / 2)
感觉嫂嫂这话隐隐有些大逆不道,但是顾毗一时也没找出不对的点,只顺着她的意思道:“那城门也不能彻夜不关……既如此,太上皇应该会派人去劝那比丘。”
见嫂嫂点头,顾毗继续问:“可既嫂嫂说比丘不会轻易动摇……那告知陛下有什么用?太上皇派的人不行,陛下更不行了。难道要让陛下漏夜出城?”
让陛下跟太上皇抢了个佛家美谈的“主角”,有什么意义?
“陛下这边……我得先跟师父研究研究的。”萦芯卖关子的时候,牛车已经停下。
车外一郎将脚踏稳稳的安置到车下,轻声道:“夫人,侯爷,全府到了。”
顾毗刚要下车,正见全德亲自送一个身穿斩衰的人出府,便退回车内和嫂嫂静等全德送他离开。
全德看见一郎一愣,并未搭话,只是送那人上车。
待那报丧的车队彻底拐出巷子,顾毗才下了车,全德问道:“顾侯星夜来访,可是出了什么事?”
顾毗还未回答,跟在他身后下车的萦芯道:“是我有急事要与师父相商。刚才是谁家报丧?”
全德见车上只有他二人,连近侍都是在车外跟着走过来的,就知事态紧急且隐秘,也不多问,直接引着叔嫂二人进了二进的小厅,“御史大夫中风不治。”
“谁啊?”萦芯不太认识,随口问道。
顾毗给她解释道:“是已故兖州都督、朱氏族长的胞弟,投桓楚的朱碧生父。”
“哦。”萦芯暗想,这朱氏人也是要开始守两重孝了。
三人到小厅时,以为可算能回房歇下的全塘也到了,见叔嫂二人衣饰都只大面儿齐整,一坐下就问道:“何事如此着紧?”
怕自己说三娘那段让全塘看出端倪,萦芯好似路上话说多了口渴,故意捧起茶盏喝了起来,让顾毗把前情给全塘父子说清楚。
“……如此,嫂嫂以为南门比丘之事,应该立刻禀告陛下。只是不知是否得宜,便先来询问全录公。”
顾毗说完,萦芯两盏茶水已经下肚,兴奋的看向全塘:“师父以为呢?”
全塘捻着须尾思虑片刻,一时也没明白她的目的,于是问:“徒儿是想让陛下去城外劝比丘回城?”
“嗯嗯嗯!果然是师父!与徒儿想到一处去了!”萦芯狂点头。
全德是完全不能理解这些蝇营狗苟的,只当自己就是个听课人。
顾毗却还是不明白:“即便如此,嫂嫂能如何确保那比丘能听陛下的劝呢?”
“我有个非常可行的办法,可以让比丘听陛下的劝。但是我的目的不是关城门,不是让比丘尽快回城!我建议陛下这一整晚,从小官到大臣,再到二皇子,一波一波的派人去劝那比丘,直至天亮。
最后,视情况让陛下自己或者陛下带着小朝会的大臣一起去城门听比丘讲经。”
这样一步一步拿朝堂的脸面去给比丘抬轿子的事情,以孙瑾的性子肯定不干。等他发现了孙钊这样行事之后,一定会阻止……
可是,接到命令的大臣要怎么办?
不过是一个比丘而已,既不能上升到“君要臣死”的严令的高度,也没有可以让朝臣辗转腾挪、拖延了事的时间和空间。
是听陛下的去南城门走个过场,还是听太上皇的在家老老实实的睡觉?
全塘两眼一亮,明白了小徒弟的未尽之意:“徒儿……要借着比丘之事,让朝中大臣在明面上……站队!”
萦芯很高兴全塘能瞬间领会她话中的关窍:
眼下朝中,因孙瑾和孙钊的冷战,大致分为两派。
太子府出身的以全塘为首,包括后来被全塘招揽入朝的郑参等人自然都是孙钊这一边的;剩下的九成都自称中立派。
别看这样说好似没有人是彻底倒向孙瑾的,正因为朝中九成人都不敢违背孙瑾,才会表面中立,实则给孙钊施压,让他继续当这个写作皇帝的乖乖太子。
可这种中立既然只是表面,如果真如萦芯所说的,让孙钊借着城外比丘的事情,执意指派他们执行与太上皇孙瑾意愿相左的命令呢?
撕掉他们的中立假面,把盖着一切的台面掀开,让下面搅动暗流的人都不得不真身参加这场,陛下借着崇佛的名义不见血的政变!
逼迫摇摆不定的人,立刻选择一方站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