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45.分家换户(1 / 2)

加入书签

“啥, 真的要在吾们村附近选地儿建厂了吗?曹主任,给吾们讲讲呗,这厂建起来是怎么样子啊!怕不是要有一亩地了!打算建在村里什么地方?”

“一亩地?那可不能占了我们的田咯!曹主任, 村口北边那片地,上回和你讲过的,吾们家是要开荒的!就算是衙门要来建什么厂, 你也不能给出去!说好了的!”

“北边的地怎么就是你们的了?现在地都是公家的,你们家凭什么就能要了那块地?”

“好了好了,都静一静,再这样以后都别讲新闻了,老子才说了一句话,你们赶了一百句——这还都要打起来了!说的就是你们两个!刘老二, 王老,都给我把凳子放下,不然,老子先把你们两个打死!”

眼看着议论成了口角,口角似乎立刻就要引发斗殴,曹小力不得不提高嗓门, 把聚在村口社祠——同时也是扫盲班学堂——前头这片空地上的众人给训斥了一顿,半真半假地抄起了凳子边拿来充当教鞭的竹棍, 指着两个桀骜不驯的农户, 这才把场子给镇住了。而他颇富霸蛮气的呵斥,反而调节了气氛, 让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有时候农户就是这样, 多少有点儿倔性子,你好声好气地和他们说话,反而蹬鼻子上脸, 认为你藏奸,便是要这样脏话不离嘴,有点儿横行霸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村民们反而服气,认为这样的主任才值得追随,曹小力本人从小在城镇长大,家境虽不殷实,却也是书香门第,几乎不吐脏字儿的,下到村里一年多,也逐渐‘老子’不离口了。

“行了,没见识就闭着嘴听老子给你们讲,都仔细听着,别讲过的东西,一会又问,那就要吃鞭子了!”

在竹教棍的威慑下,村民们这才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听着村长摆起了龙门阵,说实话,听得是云山雾罩,有点儿难以想象,对这里大多数农户来说,他们连县城都是没有去过的,当然也就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厂子了,哪怕是在敏朝时期,最接近工厂的砖窑、瓷窑,也不是巽山村这样的穷地方能指望的,村里就从来没人家盖起过砖房,砖窑什么的,当然也就只在传说之中了。

其实,就算是去了县城,也不会知道厂房的样子,因为现在县里也没有厂子,唯独的罐头厂还在筹备之中,因此,叫大家从描述中去想象厂子的规模,它会对本地带来的改变,这实在是很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什么值得参考的素材。各家尽全力去想象,也只扎实地弄明白了这么几点:第一,厂子如果能设在巽山村周围,对大家来说自然是好事,因为水泥厂最少也要上百号工人,且不说招工的事情,就是这些工人的吃喝拉撒,对巽山村都是商机;第二,厂子设在附近,巽山村用水泥就方便了,路就能快些修好了。

吃喝拉撒什么的,这是能理解的,曹主任说工人最多就在宿舍附近自己种点小菜,也不够一厂子的人吃的,所以他们的食堂很可能要从巽山村这里买菜,退一步说,即便不买,工人也会出来买咸菜什么的,所以巽山村可以种菜,那些红薯粉干也不用运到远处去了,食堂和工人应该都会买的,甚至还可以去厂子宿舍旁边摆摊,这都能挣钱——工人手里的活钱要比农户多多了,厂子福利还好,他们花钱的地方不多,个个都是财主,巽山村和财主为伴,那日子还能差吗?

除此之外,厂子建的茅厕,每日里生产的肥料也是不少,以后巽山村就更不会缺肥了,这也是好事情。很多人担心水泥厂占了巽山村的地,这是无稽之谈,因厂子的选址,如果能定下来的话,也是在村子出去大概走两个时辰的山坳里,那里有空地,且距离石灰石矿不算太远,历来因为土地贫瘠,没有什么人过去耕种,选址在那里,只要修一座桥,便可和县城联通了,周围的村子过去也都方便,碍不着巽山村什么事。

“倘若不选这里,可能就要选到县城西边去,到时候,离我们就有一天多的路,这些好处当然也就都没有了,都给了那边的八子村、连山村了。”

曹主任再强调这一点,似乎是要引起村民们的紧张感,但并不是特别奏效,大家虽然听得一愣一愣的,但因为完全没有实感,也就很难想像厂子建起来之后,自己能到手多少好处,这都是完全没经历过的事情,就和听故事一样,主任虽然说得好,但听过就算了,真要明天说厂子换选址了,也不过就是嗟叹几声,要说失落到闹起来,真不至于,比起来,大家更关心的还是传说中的果树苗——那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种在自己院落里,五年就开始结果了,岂不是比这个没影子的水泥厂来得激动人心?

“曹主任怕是又想要借势逼迫我们分家了——最好还要分开迁徙。”

那放了话,必要拿到果树苗,不然就要闹起来的汉子,从社祠回家之后,一边洗脚,一边也和自己的婆娘低声唠嗑起来,头头是道地分析着村主任的心机,“今日看他把水泥厂吹得牛皮上天,老子就晓得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上回去赶庙会,你娘家村子里不是谈起来了?他们那个村在搞‘换户’,当时我就说,曹主任和邻村郑主任关系好,指不定也想在两村之间搞这个!”

所谓的换户,这几年来湘西村镇并不陌生,当然,他们不会知道这种政策的来源,是数千里外的客户大迁徙,所谓的换户不过是地区上小规模自发性的拙劣模仿——对于村子里的大姓、地主,其实买活军在入驻的时候已经杀了一批劣迹显著的了,同时还从县里的老爷们手里,掌握了一大批耕地。这些耕地有些被分配给下山的流民耕种,有些分配给村里本来的佃户、少田户——其实就这一点,就足够村里的大姓不满的了,因为地主手里的地肯定是好的,这些好地没有给在村里本来兴旺的宗族,反而给了外来户,虽然挑不出理,但心里不痛快也是难免的。

为了安抚这样的情绪,也是为了推进分家的脚步,有些村子就联合起来,搞‘换户’,也就是说,大姓人家如果愿意分家出来,到邻村去耕种,那么,就按人均耕田亩数的标准,把村主任这里剩下的好地分给他们,同时他们留下来的地,则被集中分给迁移下山的山中隐户来耕种: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决不能分给村里已有的其他农口,因为这些大姓宗族的地块很多都是相连的,分了一块给村里别人,这别人必定会被邻近的田主欺负,因为这一层顾虑,他们也不敢要。

反而是山中隐户,迁移下山后抱团取暖,把地分给他们,他们腰杆硬,不怕打架,对村主任忠心耿耿,知道这是唯一能依靠的对象,反而合适。更说穿了,有了这一层矛盾在,村主任也不怕大姓和外来户和睦起来,就不听他的使唤了,底下人便是要这样,在村里要斗起来,又不能过分,如此主任说话才有权威,上头的各项政策也才能铺得下去。

换户这个政策,符合村主任的利益,各村之间就都跃跃欲试,小规模试行了一阵子,见县里不单没纠正,还让他们写文章总结经验上报,因此便在永华县附近开始泛滥起来,很多村里兴旺的人家因此也有了瓦解的迹象,巽山村这里,他们村倒是没有什么地主,因为本来荒僻,大家都是勉强过活,也谈不上有谁在村中横行霸道欺压别人家,这样一来,曹主任手里就没有什么好地——或许也是因此,他一直没提换户的事情,只是两个大姓暗地里也都提防着,这会儿王老便是猜度曹主任,必定是要用水泥厂的利益来诱惑村民,想让村民团结一起,促使他们两家分家换户了。

“倒是想得美!”王老自然是第一个不愿意换户出去的,虽然出去了田亩数会多一些,也可能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果树苗了,可和本家也到底是隔了十几里地,自然而然日后就会减少了往来,到了邻村也只能低头做人——有什么大冲突,亲戚肯定不会坐视,可乡里人家,平时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事情,难道次次都叫这些兄弟子侄走小半天路来出头?

一旦分出去,他王老也就是个五口之家,他和婆娘拉扯着个儿女,还有什么霸蛮的底气?因此王老是宁可水泥厂不落在巽山村,也不想分家换户的,他的底线是分家后继续住在本村——这会牵扯到家里的田亩给兄弟几个分配的问题,估计几个房头分家后不会像现在这样联系紧密,免不得也要吵架,但这属于还能接受的变化,实在不行,如果有人要换户出去,那他底线中的底线,也就是这人不能是自己。反正他是绝不会出去的,如果曹主任一定要他搬迁,那他就算是把官司打到金銮殿……不,打到云县六姐跟前,也一定要闹到底!

倘若不是这一年多来,曹主任和扫盲班先生的轮流教诲,王老只怕还弄不清这谢皇帝和未皇帝的区别哩,从这点来说,他还是蛮感激这些买地的官吏先生的,只是这点情绪,不足以动摇他的决定,也不能让王老牺牲他极看重的利益,接下来多半个月,他上下田都留个心眼儿,在红薯粉作坊,也是竖起耳朵听人闲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