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92. 张宗子-张师-张子! 叙州.方密之 ……(2 / 2)

加入书签

方密之也不由得轻呼了起来,“真有振聋发聩之感!”

饶是他一向自负聪明,此时也不由得是双眼灼灼发亮,口中也换上了对张宗子的尊称,“张师真乃神人也,一语道尽了长辈所谓泥古不化,内中一切缘由!也难怪他妙笔天成,一丝烟火气也无,便将全家引入正途!”

“是吧!此书真乃屠龙术、登天梯是也!”黄超也是不住向方密之卖弄人情,笑道,“我把秘籍传你,你当如何谢我?”

方密之笑道,“若是你肯把这书让给我,我就为你补习一番物理又有何妨?”

两人一边说笑,他一边也是往下看去,只见之后的问答,便是围绕着如何让长辈接受新的思路,其实核心的点,不过是对症下药而已——先要设身处地,见到长辈在旧体系中的利益所在,而不是一味从自身出发,只看到自己。

就譬如说,倘若方家没有分家,方密之还生活在江南老家的话,可以想见,即便他本人展现出极强的理科天赋,也未必就代表族中所有长辈都会随之转向买地,因为要看到,方密之的理科天赋很大可能只能惠及自己和近亲,但其余人要损失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甚至就是方密之的父母,倘若还活着,都未必会赞成,因为方密之天性聪颖,就算不读买学,去考科举,一样能有很好的成就,而他停留在老式科举八股体系之中,所受的道德束缚肯定要比去买地更强,那么,在宗法之中,凡是他的长辈,都能从这样强烈的道德束缚中得到好处,尤其以他的父母为甚,方密之自然是必须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不能拥有半点私产,这才符合一个合格文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

一旦离开去了买地,进入了买地的道德体系之中,很显然,长辈的好处就完全落空了,买地的新道统,半点没有这样强烈的孝道要求,这也让大量有才华而无子女的年轻人,就犹如黄超、方密之、‘宗’先生一般,非常地受到新学的吸引,而长辈们则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抗拒,这种预期利益的落空,也是说服长辈的过程中不得不考量的一环,年轻人却往往有些疏忽,有必要引以为戒,小心注意才是。

自然了,方密之父母已去,不过姑母和他的关系,还更胜父母,这未生而养的恩情,百世难还,他也不免常常感受到其中的重量。而天下间拥有理科天赋的年轻人,又何止他一个呢?所面对的困局,想必也十分类似。

就连黄超,他们家虽然已经被定为叙州的良善人家,但要说完全向买地靠拢,却也是未必,家族内部只怕也有观望,甚至是积蓄力量暗中敌对的声音——对于敌对者来说,最现成的当然就是道德方面的借口,但若是从道德方面去驳斥,却又是落了下乘,今日这本《子曰》,角度独特,却是一下就把其中的道理给说得再透彻不过了。

设身处地,想明白了长辈的利益所在之后,接下来便是三十六计一般的说服过程了,不论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慑之以威、惧之以怖,又或者是先斩后奏、暗度陈仓、偷天换日……

这些手段,都佐以一两个例子进行说明——从文中来看,这些详实的故事,很可能都是江南家族的实例,有心者甚至能对号入座,只是方密之等人不是之江道、福建道人士,因此无法对上人头而已,方密之只勉强辨别出了吴江沈氏的一个例子——说是沈氏女郎,就是用偷天换日的手法,把家族众人全都骗到买地,完成华丽转身的,他猜测这个沈氏女郎极有可能是现在沈氏名震天下的才女,《周报》编辑沈曼君,不过自然了,书里没提到姓名,也不能认定了就是她。

便连沈家的才女,也要骗家里人啊……不,不对,应该这么说,真因为雅识时务、善择手段,才成就了如今名震天下的才女,方密之和黄超一路走到培训班时,已经把这不厚的册子,来回看了三四遍,越看越是有会于心,只觉得不止对长辈,甚至对这人世间其余道理,都仿佛看得更深了一层。眼看教室在望,他这才将这书还给黄超,双眼闪闪发亮,口中换了称呼,亲热地道,“超然兄,你将此书借给贤弟一观,真乃大恩也!张子灼见,对贤弟启发极大!来日在物理学上,若能有一二建树,此功当有超然兄三分!”

说到此处,俨然已是念头通达,脑海中冒出无数念头,全是对付姑母行之有效的狡狯办法,虽说有些并不太光明正大,但此刻方密之已是念头通达,丝毫不以为忤,更有许多新鲜的念头冒出:

“姑母今年也不过才四十出头,在敏朝算是老了,可于买地,简直就是正当盛年,依我说,这个年纪,何止是不必青灯古佛,稀粥裹腹,正该诗酒趁当时,如同那沈曼君一般,合该也有一番作为!她少年守寡,吃足了苦头,若是能打开心扉,为我再找一个甚至几个姑父,又有什么不妥呢?”

思及此处,对张宗子更是换了称呼,拍着书本封面,爱不释手,不顾旁人眼光,情不自禁地朗声赞道,“此书,真当得上是新时代的《子曰》了,只恨不能公然发行,其中的道理,我看不止应对这些书香门第的长辈,甚至大可放大开来,用以解读改朝换代、革新鼎时之中,所有反对派的心声!张子,大才!张子大才啊……”:,,.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