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流动戏班(2 / 2)
“听说是山阳道来的百姓,今年山阳道又闹旱灾——哎,郑莺儿,说起来那些都是你老乡了!”
“可不是!”郑莺儿也很惊喜,“我在台上就瞧见了,哎呀,那真是俺们山阳道的个子,杵在人群里就和柱子一般,那个大腮帮子,一看就是煎饼嚼出来的!”
五人一边说笑,一边下了马车,在港口跑来跑去,勘察了一番,找了块大石头当舞台,“可以,乘这会儿风不大,还能演一场!到傍晚就不行了,风大,声音被风吹得都发抖,那就没效果了。”
“怎么样兄弟们?既然是买活军运老乡的船,先不说钱了,便为他们演一场?”
因为戏班子受聘上路,本来的目的是演给禾城这里的百姓们看,每一场都是要有集会上的吏目签字,要‘有来有去’,这样才能去和买活军衙门结账。这些港口的船客,说起来不算禾城人,叫他们签字,衙门也未必会认,至于说打赏,兵丁们的打赏,戏班子们是不肯收的,他们发自内心地崇敬这些青头大兵,而搭船的又都是苦命人,也拿不出钱来打赏,因此仔细计较之下,来港口演戏很可能完全没有报酬,是纯亏的。但几个演员都说,“演!”
“来都来了!也让船上的兄弟姐妹都乐一乐!”
都是发自内心的话,并没有丝毫的勉强,因为他们实在觉得眼下的生活是很快乐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提升——一千多两千文的收入,的确体面,不过他们都会算数,也识字,还略通音律,其实在买活军治下也有别的安稳活儿,收入也差不多,但是喜欢表演的人,对于能够抬头挺胸地通过正当的表演,获取体面的报酬,是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
而这种欢喜便正是买活军带来的,所以他们有机会便很想要回报一下,演戏的人,想到的办法就是演戏。而《何赛花》这出戏,好就好在这里,只要找到一处空地,哪怕是田头地间都可以演,甚至还因此显得更真实更动人。胖子走到港口那排小木屋那里,和他们商量了一会,便招手叫他们过去,“说好了,两点半开演,咱们先吃饭!”
饭是港口这里免费招待的,这些兵丁每天守着私港也很无聊,有人来唱戏,自然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临走时还要厚给酬金——虽然戏班子并不打算要,但现在没必要说这些。中饭吃的是烙得两面焦黄的饼子,海带烧蛋汤,咸菜佐餐管够,一条条的蒸小咸鱼摆在那里也不限量,郑莺儿笑着说,“咸鱼饼子!是俺们山阳人的胃口。”
几个也刚从港口回来的年轻人便看了过来,有个小女孩叫了起来,“啊!何赛花!”
郑莺儿一看,便是那在台下看得流泪的山阳年轻人,不由得冲他们笑了笑,那小女孩欢欣鼓舞,又蹦又跳,叫道,“何赛花对我笑,何赛花对我笑了!”
这港口今日很是繁忙,除了戏班子之外,还有几艘船在这里倒腾食水、搬运货物,还有一些原就在沙船上等开船的客人,也下来闲走,见有了热闹,都走过来看,倒闹得戏班众人有些发窘,那年轻人连忙过来致歉。郑莺儿笑道,“不妨事哩,你们是山阳哪里过来的?”
知道是从土山走海州来的,便更是亲近了,“俺是海州再往西面,蓬莱那里的,当时还是搭船去东江岛,在东江岛上船来的云县!”
原来郑莺儿到这里也就是一年多的光景,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之江道这里遇到这么多山阳人,她的心情也很振奋,“好,好,都是来过好日子的,小妮别怕呢,虽说是远了些,但到了买活军那里,便是你做梦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因又告诉李狗栓三人,若是到了云县,可以去哪里找山阳饭馆,“俺们山阳、辽东的汉子女娘们,都愿意去那一带吃饭,你们若有什么事要求人帮手,只管去问便是了,都是老实可靠的本分人,在官府那里都备案的。”
虽说她因演了何赛花,仿佛在观众眼中便成了大人物了,但郑莺儿自个儿却不把自个儿看得多高,拉着李狗栓兄妹三人絮絮叨叨说了一盏茶时分,差些连饭也没好生吃完,还是胖子叫了一声,方才急急说道,“我回去时就住在云县,你们去饭馆打听郑莺儿,都知道我家在哪,若是有难了,留个口信儿,我回家了来寻你们!”
又冲三人一笑,急匆匆地便去换衣裳准备上台。白小攀笑道,“你瞧,那后生还盯着你不放呢,莺儿,你这又要招惹风流债了。”
郑莺儿满不在乎地道,“什么风流债,出门在外,老乡帮老乡,哪个都和白叔你想得这样多,俺们买活军的女娘和外头还有什么不同呢?”
买活军的女娘,如今在江南两广一带,是很有些名声在外头的,有些话说得很不堪,当着她们的面,却自然也有一番夸奖的话说着:要比‘外头’的女娘大方能干,而且很会‘勾人’,不论长得好不好,总是叫人打从心底喜欢,愿意和她们相处。
这些话,即便是当面的夸奖,但其实也有些冒犯的意思在里头,因为把‘勾人’作为了一种夸奖,而又有很多女娘将‘勾人’看做了一种指责,而且外头的男子,所说的愿意和她们相处,或许也不是太好的意思。
也因此很多买活军治下的女娘,别看大说大笑,多么开朗,实在是不愿意到‘外头’来的,这些愿意出来闯荡的女娘,则往往有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便是很不把别人的眼光看在眼里,大大咧咧,只管自己做自己的事。第二,便是多少都有些防身的底气在身上,能够凭着自己的本事,叫别人不敢轻易来冒犯了自己的尊严。
郑莺儿便是这样一个女娘,她自小便因为吃得多不受父母的待见,舍给她干爹去学了些武艺在身,一道跑江湖卖艺走镖,什么都做,前些年她干爹‘老’了,郑莺儿也说不上多难过,用最后一点积蓄将干爹好生收殓了,打听到买活军这里日子好过,便从登莱折腾到东江岛去,从东江岛折腾到云县。一路上风生水起,还给她做粗活攒了几百文钱在身上。
这样一个女娘,到了买活军这里,岂不是犹如蛟龙入海?止不住地就是闹腾?她又伶俐,很快便认得了许多字,活也做得好,好几个女吏目欣赏她,让郑莺儿去考吏目,郑莺儿都不太情愿。
她是个自由自在的性子,本想着在买活军那里还找些同行,相帮着到处去卖艺来着,若是做不下去,便再去别处混,不料恰好便有了这么个组戏班的机会,郑莺儿当下便喜欢起来:她自小就喜欢看戏,甚至自己也很想上去唱唱,可惜就这身板,从前卖艺时也只能舞剑劈砖,走绳翻高都轮不到她。如今戏班子要招高个子,身形壮实,灵巧会背台词的女娘,这岂不是为她量身定做?
郑莺儿当即便去找卓作家毛遂自荐,很快便成了第一批何赛花,她又爱新鲜爱热闹,爱到处去跑,自告奋勇往北走,到‘外头’去巡演,也不顾别人的议论——她一路上跟着五个大男人吃饭住宿,在外人看来,“像什么样子?必定不是正经女娘!”
这也是很多女伶不愿出门巡演的原因,男女杂处,若是女子相貌姣好,那传出去的话可难听了。但郑莺儿丝毫没有所谓,她每一日都快快活活的,虽然打从心底,她还不觉得自己是买活军的人,但对这个政权的好感也很高,今日因为是演给买活军看,格外卖了力气,在台上喜怒哀乐,都下了十二分的工夫,把沙滩上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最前排是沙船上的女娘们,看到后来早已是哭声震天,而站在后排围观的买活军兵丁们,个个也都高声叫好,对这难得看到的戏码极是捧场,尤其是颂扬六姐的唱段,更是扯着嗓子跟着嚎叫起来,把沙滩上渲染得闹热不堪,多少搭乘沙船南下的商贾,也是看得目瞪口呆,都道从未见过如此新鲜的戏码。
一日演两场,何赛花还好,其余几个演员就有些吃不消了,他们要不断换衣、换口齿,其实是比何赛花要累得多。不过这是为了买活军而演,为了抚慰这些从山阳道一路忍饥挨饿,投奔买活军而来,到现在都还惊魂未定的山阳道百姓而演,六人都十分振奋,演完了彼此相视一笑,四处唱喏谢过喝彩,并不端茶盘要钱,只那些观众不论女娘还是士兵,都在解钱包要给他们酬谢,一时场面热闹不堪,郑莺儿几人又要争相逃去不提。
身为何赛花,她自然是众人最关注的一个,郑莺儿和几个同班搭伴久了,很有默契,仗着自己功夫好,缩起身子,从大石侧面翻下,在石影中往马车处逃跑,却不料走到马车旁,从阴影中又闪出了一人来,急道,“姑娘,你可有这戏的本子,在下想瞧一瞧!”
郑莺儿吓得差点没一拳打过去,见其是个戴了文巾的老秀才,面相十分文雅,方才逐渐把拳头松开,道,“吓死人了!你是哪一位,怎么戏没看完,便知道到这处来等人?”
那书生沉声道,“我也曾写得几本歪戏——在下,长洲冯犹龙!”:,,.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