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了(1 / 2)
“没有,没出什么事。其实是好事!”
陶秀兰心里一慌,竹筒倒豆子全盘托出。
“不是你想的那样。你舅舅老实本分,能有什么事情。是你表弟成绩好,有出息,今年不是从乡下考到城里初中了么。舅妈就想着要在城里赁个房子,好好陪读。但你舅舅舅妈也没什么收入,眼下城里房子也不便宜,我想着,拿出一点钱帮助一下他们。”
沈雪青嗤之以鼻:“考个初中而已,就要陪读了?他们家是什么大富大贵家庭,舅妈就想不上班专门陪读了?”
陶秀兰不敢说话,就是恳求地看着女儿。
沈雪青眼里寒气直冒,但是看到母亲这样,又想起她往日的好,终究是闭上眼,没有直接大骂回去。
陶秀兰耳根子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亲人一说什么,她就马上要贡献自己出去。她一辈子,都分不清小家庭和大家庭的区别。
她爱护女儿,敬重丈夫,同样,她也爱自己一手带大的弟弟妹妹。但凡娘家有点事,她都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应该帮着点。
所以上辈子,她才会心安理得地催促沈雪青去上班,因为她觉得,弟弟要买房,作为亲人不支持一二就是有罪。
也正是因为她这个里外不分,大公无私的糊涂样,才让沈志诚闹离婚的时候又多了一条说辞。
陶秀兰不明白,她对所有的亲人都是掏心掏肺的,为什么最后丈夫要离婚,而女儿居然会支持呢?
这辈子,非要把你这个性子拧过来不可!沈雪青恨恨地想。
沈雪青告诉陶秀兰:“不管怎么说,表弟考得好也是要奖励的。你和他们说一声,来城里吃顿饭,认认路。至于借钱的事情,吃过饭再说。”
“诶好!好!那就还是在来客居吃吧。”陶秀兰喜出望外,女儿居然这么好说话。
“你有这份心,妈先替你舅舅谢谢你。要是小伟能跟你一样读书读出来,他们家也算有指望了。”
有指望?沈雪青在心里吐槽起来,怕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了。
陶秀兰看沈雪青又开始换鞋,连忙问:“你这是要去哪?”
沈雪青拎起包,似笑非笑:“不是明天吃饭么。我啊,去给表弟弄点见面礼。”
沈雪青打着伞出门了。
小姨那边下次再去,她现在要回学校一趟。
沈雪青的外公外婆一连生了三个闺女才得到一个小儿子。陶秀兰排行家里老大,事事操心,所以底下的弟弟妹妹都跟她亲近。
大姨陶蕙兰吃苦耐劳,一辈子起起落落但是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过得不错。二姨陶欣兰小时候被过继出去当过独生女,养父母去世之后回来自己做生意,除了婚姻不顺,也没什么波折。
只有小舅舅陶家荣,既没有陶蕙兰的务实能干,也没有陶欣兰的生意头脑,反而更像陶秀兰,软弱木讷,沉默寡言,没有主见。
沈雪青深知,小舅舅人其实不坏,但就是立不起来。以前听父母的,现在听老婆的。
就比如这次事情,表弟陶明伟在小舅妈的严苛教育下,考上了城里的初中。本来是件大好的事情,最后却因为陪读,闹成了一个笑话。
要解决这件事,还得从根源下手。
沈雪青到了母校,跟传达室的大爷打了声招呼就进去往初中部走了。
现在是暑假期间,学校里其实没有什么人了。
顶着酷暑,沈雪青找到了行政老师办公室,敲门进去说明了来意。
里面的老师很惊讶,这年头,家长来打探消息的不少,但是帮自己表弟来打听的姐姐是真不多。
一个扎马尾的老师看沈雪青眼熟:“你是不是以前也是我们初中念出来的啊?”
沈雪青回复:“是,我是一路直升的,不过我今年已经高考结束了。这不是看我表弟从乡下考上来也不容易嘛,所以才来打听一下。”
另一个穿裙子的女老师笑了:“这就对了。城里和乡下教学方法不一样,都考上来了,趁着暑假还是可以多学一下,把基础打牢。”
沈雪青点头称是。
虽然这时候的政策原因,强制每年都必须给乡下学校划名额,但是大部分农村的学生,考上来都跟不上。这也是为什么陶明伟后来学习越来越差的原因。
他以为自己很聪明,没想到人外有人。一到城里读书,回回考试倒数。小舅妈又只知道打骂孩子,这反而逼出了陶明伟的叛逆期。
没过多久,他就仗着小舅妈不懂,骗小舅妈签字,不上晚自习,成天出去鬼混了。
最后东窗事发,陶明伟险些被开除,成绩落得提不上来了。
小舅妈多少年后都在痛心疾首,总觉得要是当年不陪读,而是把陶明伟送去寄宿就不会变成这样了。
这个女老师就是在隐晦地提醒沈雪青这件事。
沈雪青看的出这份好意,于是跟着请教:“不知道现在初一的课本有没有改动,我想跟学校买一份给我弟,让他补补课。”
看到学生家里如此上道,老师高兴地给她出了个主意:“现在课本是有改动,但是课本内容太简单了,你没必要买课本。去学校旁边的书店里,跟老板说一声,就说是要学校里发的那套资料,他们会给你配好的。”
“原来如此,谢谢老师的指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