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刘同知来沂州上任,比吴相公早几个月,他人已到不惑之年,身量消瘦,身穿宝蓝色绸杭直裰,他的正头娘子齐氏,与冯氏没差几岁,这就是人常说的老夫少妻。
两家女眷,走动的勤,前面冯氏过生辰,还给齐氏送了帖,当时在屋里吃席,齐氏就坐在冯氏左边席首的位子上。
向来左为贵,右为轻,沂州的官老爷,按官位排,吴相公的知州,在沂州是最大的,其次便要数同知,再往下便是通《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公说起了此事,给女儿置办嫁妆不能总让她这个当娘的出力,他这个当爹的也该为女儿的嫁妆想想法子,添些陪嫁。
“家里已经把泉州的地给了咱二房,要是再张口讨要宅子,我只怕三房的弟弟,弟妹会不肯。”吴相公犹豫地说道。
给女儿置办嫁妆,应该他来置办,可吴家没有分家,他自个又没有置下什麽产业,有心无力,他也犯愁。
“你莫不是忘了,家里还有个铺子,把铺子给三房,眼下咱们二房难,多占些便宜也无妨,其实细细想来,你在任上,哪次住的屋,不是我赁的,三房住屋从没有说过要给咱银钱。
他们占咱二房的便宜还少?再说,三房跟着咱一块过,日后他们俩有了孩子,仰仗你这个二哥的地方多着哪。”
不是冯氏算计吴家的家业,吴家那三瓜俩枣,其实也算不上什麽家业,实在是她被逼急了,她手头要是有银钱,给次女置办来不费什麽事。
泉州地偏,宅子虽在城里,但不值几贯银钱,图的就是添在细帖上好看,能充脸面。
吴相公沉吟片刻,冯氏说的不无道理,次日就去寻了他爹吴太爷,吴老太爷当然没有二话,俩人又把吴三郎喊来商量。
吴家的宅子要给二房,肯定要让吴三郎知道,问他愿不愿意,吴三郎和他二哥关系亲厚,不在意那点东西,就让给了二哥。
回到屋里,不敢说与祁氏知晓,可祁氏本就留意此事,公公吴老太爷把老家的田地给了二房这事,让她心中已经生出了诸多不满来。
后面,她在细帖上看到了泉州宅子,气的把吴三郎的脸都给挠花了,但不敢闹,谁让吴二郎是知州,她们三房本就靠人二房,只能把怨气憋在心里,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即使有了吴家的一处宅子,十几亩田地填嫁妆,可还是不够,去年她们在青州的时候,青州通判家嫁女,嫁到了顺昌府一个同知家里,光箱笼就有四十八台,还有金五十两,银二百两。
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宅子,田地那些更不用说,还花重金置了一套细瓷,嫁一个女儿,不仅把家掏空,还要去外面找亲戚借银钱。
低嫁还好,嫁妆能少些,要是嫁到官位相差无几,甚至比自家高的人家,要多多添嫁妆才行。
北宋厚嫁之风严重,吴相公有三个女儿,在官场上常有同僚借此调侃他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金鹅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娃娃亲,认为爹娘不差,生的郎君或姐儿也不差哪里,但这样做,也有不自在的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