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 76 章 贺知章上公主府(2 / 2)
她这一刻的心思只是有些果然如此的感慨。
在前日与贺知章交谈完之后,李长安就已经知道此事不会成功了。
国库里的钱都已经规划好了去处,贺知章用几句话哪能改变它们去处呢。
李隆基这后半辈子都不会见到被洪水冲垮的屋舍,可长生殿是实打实他往后要居住的宫殿。
李长安丝毫都不奇怪李隆基的选择。
听到贺知章的询问,李长安也没有隐瞒:“我已经写信送去了荆州,从荆州调一批粮食先运到洛阳。”
“公主想要施粥放粮?”
遇到天灾人祸,有部分有点良心的权贵会搭个棚子给灾民施粥。尽管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但贺知章已经很满足了,起码李长安还想到了百姓,而不是第一时间想着权力争夺。
李长安看了一眼贺知章,慢吞吞道:“我调了一万石粮食。”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
后面半句话李长安就没有说出来了,尽管今日贺知章能出现在她的书房中就已经说明了贺知章的立场偏向了她,可毕竟偏向不等于投诚,李长安愿意给贺知章透一点口风——也就仅限于一点。
贺知章有些惊讶:“竟有一万石粮食。”
大唐每年的税收在粮食这一块上每年能收粟二千五百余万石,折合每个县一点七万石粟米。当然不能用平均来算,毕竟像凉州这样的荒蛮之地一年很可能一个县连三千石粟都收不上来,甚至大部分还要倒贴给粮,而荆州这样的富饶之地,一个县能缴纳两到四万石粮食,江淮之地鱼米之乡和川蜀天府之国有些富饶的县一年甚至能缴纳七万石粮食。
不过就算在荆州之地,一万石粮食也是一个小些的县半年的税赋了。
“而且我也不打算施粥。”李长安耸耸肩,“若是水灾发生六七月,那正好是庄稼长成的时候,洪水冲毁了他们的田地和屋舍,只是单纯施舍一碗粥无济于事。”
“赈灾,不仅是要让灾民三天不被饿死,而是应当让灾民一年不被饿死,撑过没有收入的这一年。”
这番说法倒是新奇,贺知章心想。
贺知章没有在地方为官经历,他考中状元后为国子四门博士,后来又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和工部尚书,年老时便进了秘书监养老。
可对于该如何赈灾,贺知章也知晓一些。
赈灾无非也就是在天灾发生后,朝廷拨钱拨粮派遣官员分发给受灾百姓。因为其中空子大,所以时常有官员下吞上瞒,从中贪污。
朝廷也只管百姓一时饿不死,至于田地毁坏一整年颗粒无收百姓怎么活过这一年……平时没有天灾的时候,年年也饿死那么多百姓,平时都管不过来,运气不好遇到天灾更管不过来。
贺知章捋捋胡须:“公主欲如何赈灾?”
“先买一块地,然后建工厂,我还打算再建一个贸易市场。”李长安道。
贺知章觉得自己是不是年纪太大了,要不然李长安说的话他怎么听不懂呢。
李长安看着贺知章的表情,开口解释道:“贸易市场就是东市西市,只是东市西市中各个店铺主要是将货物卖给百姓,我打算建造的这个贸易市场是一个大商人将货物卖给许多个小商人,这些小商人在将货物运到各个城市中买卖。”
“工厂,就是工坊,雇佣百姓为我做工。”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再加上挨着河流和有洛阳城这座仅次于长安的大唐第二大消费市场,其实很适合发展工商业。
贺知章似懂非懂。
李长安再简化一点:“以工代赈,我雇佣灾民为我建造厂房,为我做工,我给他们发粮食发工钱,我得到了厂房和货物,灾民得到了钱和粮食。”
贺知章听懂了。
“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小小一个那什么工厂,恐怕收拢不了太多灾民。”贺知章轻轻叹了口气。
他也见过东市这些店铺雇佣工人干活,就算是都是最大的店铺,也只是雇用了二十几个百姓干活。
水灾一旦发生,受灾者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哪里是李长安一个人能养得起的。
李长安深吸一口气,看着已经八十岁的贺知章,告诉自己三年一个代沟,贺知章这个年纪理解不了她的意思也很正常。
毕竟时代局限在这,一般唐朝人也没法想象一个大工厂可以有数万工人。
既然沟通不了那就不沟通,就算是想法沟通不了,也不耽误李长安用贺知章。
李长安缓缓吐了口气:“我想要在洛阳城周遭买一块地,贺监可有门路?”
贺知章略微思索片刻:“我愿为公主引荐汝阳王和洛阳左率府长史张旭。”
洛阳辖区内有一县名为汝阳县,紧挨着伊川县,正是汝阳王的封地。
贺知章愿意为李长安引荐其他官员,已经代表了一些东西。
哪怕作为太子宾客,贺知章先前也从未给太子李屿引荐过自己的好友。,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