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2 / 2)
“堂倌,你们这米多少文一斗?”
这间铺面并不大,只有三四丈宽,里面人却不少,六七个人挤在小小的铺面里面,显得有些许拥挤。
堂倌忙着称米,听到有人问价连头都没抬一下,大声吆喝着:“十八文一斗。”
“三千斗能便宜些吗?”李长安又问。
堂倌这才抬头,看到李长安纵然已经换了一身但依旧能看出布料上好的衣服后脸上带上了《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被一路上的视线盯得有些头皮发麻,干脆找了个酒肆把马暂时存放了起来,自己空着手在西市遛弯,偶尔也会到店铺中转一圈买点东西。
不到半个时辰,李长安手中就拿满了东西,油盐酱醋,又走进了米铺。
“堂倌,你们这米多少文一斗?”
这间铺面并不大,只有三四丈宽,里面人却不少,六七个人挤在小小的铺面里面,显得有些许拥挤。
堂倌忙着称米,听到有人问价连头都没抬一下,大声吆喝着:“十八文一斗。”
“三千斗能便宜些吗?”李长安又问。
堂倌这才抬头,看到李长安纵然已经换了一身但依旧能看出布料上好的衣服后脸上带上了笑容,口中却说着抱歉。
“这位娘子,不好意思,咱们店里没有那么多存粮,实在是卖不了这么多。”
不等李长安开口,一边的一个魁梧妇人就抱怨:“哪是没有粮食,老娘看是你们这些铺子不愿意贱卖吧……这粮食一个月一个粮价……咱们都要吃不起饭了……”
堂倌被戳穿了,也不气恼,只是笑着。
“这些都是东家定的规矩,我一个跑腿的堂倌说了也不算。今儿都五月了,说不准等再过三四个月今岁的粮食收上来粮价就回去了嘛。”
因为大唐的官方货币只有金、铜、绢三种,金量少不必多说,流通在市面上的钱币只有铜钱和布帛两种,布帛因为产量低,加上寻常人也用不着多少,所以大唐百姓大多用的钱还是铜钱。
因此大唐的物价极其稳定,这百年来几乎一动不动,开元末一斗米的价格甚至只有十三文。
如今却涨价到了十八文,涨了差不多有一半的价格了。
李长安听着妇人和堂倌的聊天,二人都以为粮价只是普通上涨,一旦今岁的粮食丰收,长安城的粮价自然会落回来。
只是李长安知道,九月之后粮价不但不会落回来,还会涨得更高。
今年的江淮地区少雨、粮食欠收,并不是一个丰年。
而且如今市场上的粮价升高,并不是因为去岁是一个荒年,恰恰相反,天宝四年已经算是丰年了。
只是因为人口增多,边关战争频繁,加上安禄山谎报粮收,扣了大量粮食不说,还恬不知耻向朝廷请求拨粮给范阳,种种原因累积下来才造成了长安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金玉满庭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